正文 巧用鮮活事例,激活哲學課堂(2 / 2)

四、手機短信型事例

隨著無線通訊技術的發展,手機短信以銳不可當之勢進入人們的文化視野,適時選用手機短信,可使課堂充滿生機。

例如,在講運動、變化、發展時,為揭示三者之間的區別,可選用以下事例。

“過去的男人是紅米飯南瓜湯,老婆一個孩子一幫;現在的男人是白米飯王八湯,孩子一個老婆一幫”。

“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水質變壞,八十年代魚蝦絕代,九十年代身心受害”。

通過比較不難得出結論,變化包括前進的和後退的、向前的和向後的、上升的下降的過程,而發展僅指其中前進的、上升的變化。

再如,講不同價值觀具有不同的導向作用時,可引用短信“對待下級像泰森,對待上級像和珅,做報告像孔繁森,喝酒像魯智深,作風像王寶森”。從而使同學們認識到某些領導幹部人生觀陷入誤區,以至於言行作風嚴重損害了共產黨員的先進現象。

五、曆史故事型事例

“士別三日,既當刮目相看”。講物質的運動、變化、發展時可引用漢武帝和東方朔對話的故事:一次,漢武帝和東方朔一起去上苑遊玩,碰到一棵好樹,武帝問:“這叫什麼?”東方朔隨口回答:“善哉!”武帝叫人記下這棵樹。又過了幾年,他們見到同一棵樹,武帝問這是什麼樹,東方朔答道是“瞿所”,武帝聽著不高興了,說到原來你騙我多年了……東方朔辯護道,馬在大的時候叫馬,小的時候叫駒,牛在大的時候叫牛,小的時候叫犢,再看人,大的時候叫人,小的時候叫兒……難道萬物是固定不變的嗎?武帝心悅誠服地笑了。聽到這兒,學生也心悅誠服了。

六、詩詞漫畫型事例

哲學課的教學,也需要詩情畫意的點綴。例如講事物發展的前進性和曲折性時可引用“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名句,也可引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詩句,還可引用“病樹前頭萬木春”、“芳林新葉催陳葉”等富有哲理的詩句;講量變引起質變的哲學道理時,可選用“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也可用“鍥而不舍,金石可鏤”、“水滴石穿,繩鋸木斷”等詞句形象地說明事物的變化總是從量變開始,量變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的道理。另外,選擇恰當的漫畫,對於哲學原理的理解也可起到化繁就簡之功效。例如選擇漫畫“木桶原理”,說明整體和部分是相互聯係的,其中關鍵部分對整體功能的發揮起到決定性作用。展示漫畫,學生便一目了然。

總之,哲學教學不能成為空洞的說理課,這樣會使學生厭其學,教師厭其教。教學中選擇恰如其分、鮮活生動的事例能使學者樂而忘憂,教者魅力四射,更能使哲學課堂變得津津有味,其樂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