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優化資源,互評互批,為互動提供實戰場
寫作水平的提高是在不斷修改中對語言載體的自我否定、自我提升的過程。重視引導學生對隨筆的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使學生在反複的言語實踐中逐步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這既是對以往教師單一的“一言定論”的突破,又是實現不同的學生之間、不同寫作內容之間的雙向交流。通過多元互動的互評互批,實現資源優化,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是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相互評修、評賞作品中互動、碰撞、取長補短,實現共同提高。在實踐中,我采用了優中差的搭配方式和自由組合的方式給學生進行分組,這樣一位學生的一次隨筆就可以實現兩次互批。批改要求尋找出自己最欣賞的部分或是需要給出建議的部分,並進行旁批,每周進行一次。同時給學生進行互批互評的方法指導。如對於學生進行開篇的互評,就結合學生的情況結合進行作文開篇方法的滲透。這樣既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又有步驟地分解作文技巧,同時以學生的鮮明事例來講評,顯得真實有效。經過不斷實踐,學生的欣賞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寫作技巧有了一定的提高,可在平時的隨筆中靈活運用。
讚可夫說:“所謂真正的教育,就是指不僅讓兒童完成教師的要求,而且使他們的個性、他們的精神生活得到自然的成長。”通過隨筆,擴大了寫作內容的自由選擇,延伸了學生寫作的自由度;通過片段式的互動,加強了學生個體之間、學生個體與班級群體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豐富了互動的形式。可將隨筆的寫與思、寫與評相結合,在文字所建構的精神生活中不斷完善,真正做到為寫作服務,為學生的自然成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