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學生一般都是從小到大的落後生,長期學習懶散,積累了很多不良習慣,尤其是對作業的態度,很多人態度異常不端正,不把作業當回事,甚至忽略不計。所以教師首先應慢慢改掉學生認為作業可有可無、可做可不做的態度,在思想上教育他們。同時要考慮到作業的實用性與趣味性,讓學生覺得作業做了確實有用,不做對自己沒有好處,甚至不利於自己以後的成長。
作業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鞏固和教學效果的反饋;另外作業還是學生課堂學習的延伸,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再認識和再提高。在難度上,開始不能太難,循序漸進。語文離不開生活,所以語文作業的布置應體現生活化。就職高生而言,語文作業怎麼布置,隻要能不讓學生閑著,讀讀、背背、抄抄、寫寫、練練,什麼都可以。
中職語文教材改版後,已經不再把作業的功能僅僅定位於“知識的鞏固”和“技能的強化”,而是更加注重作業設計與社會生活的聯係性。通過作業,把學生引向家庭,引向社會,引向生活,使作業真正成為其豐富生活的向導,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實際應用能力。為此,我們必須加大實踐性作業的比重,從口語表達、觀察積累、收集整理、班級活動四個方麵設計:
1.口語表達實踐作業。學生在家一般無拘無束、暢所欲言。為此,我們每周可以有目的地設計係列口語練習作業讓學生回家進行口語練習,要求學生向家長或彙報自己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或選講社會、學校、班級的新鮮事,等等。同時,我們應把口語表達實踐作業的任務布置給家長,在家長的指導點撥下,學生、家長共同完成口語表達實踐作業。
2.觀察積累實踐作業。在語文教學中,結合具體教學內容,教師或用道具、實物展示,或用聲音、影像表達,或組織學生去郊外、工廠、集市等地做專題觀察,等等,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積累,指導學生有選擇性地完成觀察積累實踐作業。
3.搜集整理實踐作業。一是實物搜集。教師可引導學生搜集郵票、圖片等實物,通過科學指導,幫助學生了解一些搜集整理的基本技巧和常識,掌握課本之外的更多知識。二是語言搜集整理。教師可讓學生從書報雜誌、廣播電視中搜集優美語句語段、名言警句、諺語俗語、精彩廣告等自己喜歡的東西,加以整理交流,以去粗求精。
4.班級活動實踐作業。教師可根據學生的愛好特長,組織班級係列活動,設計係列作業,引導學生實踐,以創造條件發展其特長。這對於職校學生找回自信、重新認識自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學生實踐性作業形式很多,我們在教學實踐中要不斷鞏固完善與創新,力爭讓每個學生在適合自己的作業中取得成功,獲得輕鬆愉快和滿足的心理體驗。
總之,作業是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不僅是檢測和反饋語文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促進學生認知、能力、情感全麵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我們要重視語文作業中存在的問題,讓作業成為職高生學習語文的有效動力。
參考文獻:
[1]陳日亮.如是我讀——語文教學文本解讀個案.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1,(第1版).
[2]黃厚江.語文的原點——本色語文的實踐與主張.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2,(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