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讓材料在設計中的自我顯現

設計,作為人類生活世界中的一個現象,是材料生命本身的自我顯現的結果。材料的可貴之處,就在於它自身內在的生命力;材料從來靠其自身的生命力而獨立自主地顯現於世界。有人說:材料怎麼會有生命力呢?凡是人類使用過的設計品,哪一件不是設計品自身的材料在發揮作用呢?藝術家、設計師賦予材料某種形態以供人類使用,而當我們使用這些物品時所產生出的快感時,正如康德所說的,“一種自然是一個美的事物”[2],人對物合目的性的形式鑒賞判斷中產生的情感愉悅,不要忘記這種美感,除了設計師所設計的美妙形態外,更重要的是材料自我顯現所提供的。以中國人最喜愛的玉為例,玉的自身具有溫潤而含蓄、精致而靈動之美,這種特質剛好與中國人所期望的外貌和品行相吻合。

設計隻是將材料的生命力激活而已,接下來就進入材料時間了,是後者零距離地與使用者接觸,從而喚醒使用者的快感即審美情感。當我們驚歎某件刀具如何鋒利時,當我們讚歎某件服裝如何保暖時,當我們看到自己使用多年而不願丟棄的器物時,都是情感在起作用。阿恩海姆認為:“情感隻能是‘觀看’或‘發現’的結果,而不是‘觀看’或‘發現’賴以進行的工具(或能力)。”[3]我認為這裏的“觀看”或“發現”有兩重性,一是作為設計者的,一是作為觀賞者的。設計者的“觀看”或“發現”,即對現實生活的“觀看”或“發現”永遠是不同於常人的。設計者的“觀看”或“發現”永遠不是為情感所左右的;恰恰相反,他們是極其冷靜地以極其專業的訓練所形成的成熟目光在“觀看”或“發現”的。對設計者而言,隻有充分實現了的成熟形式因的觀照,才是對內在所包含的情感的最高層麵的審美表現,也才是最打動人的情感。

審美的情感永遠是被材料與設計完美合一且自我顯現的藝術創造物激發出來的,而這種審美情感的喚醒正是我們作為人的確證。

參考文獻:

[1]格羅塞.藝術的起源[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4:116.

[2]康德.判斷力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55.

[3]魯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堯,朱疆源譯.藝術與視知覺[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