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提高高中地理教師專業素質的路徑探析(2 / 2)

二、有效提高高中地理教師專業素質的途徑

1.組織現有高中地理教師積極參加形式多樣的培訓,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市、縣教研部門可以在每年暑假時期組織各縣市及各鄉鎮學校的高中地理任課教師進行輪訓和遠程培訓,培訓內容應主要圍繞地理新課程標準、地理教學技能與學習方式變革、地理教育教學評價與考試製度及課程管理等主題,培訓方式采取專題報告、討論、案例分析等多種方式,確保培訓取得實效。例如:在2014年的遠程教師培訓中,通過學習新課程標準、觀看專家教授的講座、觀看教學實錄等,學到了新課改理念和新穎的教學方法。我認為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應該這樣上好地理課:(1)精講,精講的目的是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發展學生的各方麵能力。(2)講學生學習的重點難點,就是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理解難點、掌握重點。(3)講出自己的感受,教師和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都是無形的課程資源,充分利用這些教學資源,能夠使學生體驗到成功,體驗到知識的實用價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高中地理教師必須加強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論,促進觀念的改變,適應開放式的地理課程。

要成為學習型、學者型教師,就要放眼國際,瞄準前沿,及時了解地理學科的新進展,積極吸取新理論與模式,追趕世界地理教育發展潮流。學校要創造條件讓教師參加省級以上的現代教育技術活動或培訓,把提高教師現代教育技術水平列為繼續教育的重要內容。學校每年可安排教師外出學習進修,參加各種培訓班、教學經驗交流會和學術研討會等,把先進的教學經驗帶回學校,提高教學與理論水平。

3.教師要高度重視“學校地理教研工作”,依靠學校教研工作促進角色的轉變。

教師要從原先的“承傳型”角色轉變為“研究型”角色,將教學與科研融為一體,邊實踐邊創新邊總結,這樣既推進了地理課程改革的深入,又提高了教師自身的研究能力與教學能力。為了完善課堂結構,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教師堅持長期開展聽、評、說課活動,且把這個活動作為重要的教研活動。學期初聽課時要求教師開展單元說課,也就是說單元的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說教材的前後聯係,說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措施,說本單元學生應掌握的解題規律、方法和技巧。要求學科教研組共同參與學科聽評課,聽課後認真評課,針對教案設計、上課中的優點與不足互相切磋,如教學內容安排是否恰當;難點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當;新的教學手段和新的教學思想、方法是否滲透其中;是否符合素質教育要求與新課程理念等,對教師的教學基本功等進行全麵評論和探討。聽評課活動可以促進廣大地理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

4.高中地理教師要積極學習並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教學方法的改革。

隨著地理新課標的實施,教師不能滿足於“三板”(板書、板畫、板圖),而要努力學習與掌握新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施教藝術等。學校要多組織地理教師參加多媒體教學培訓,提高教師使用多媒體的技術,如可用計算機製作多媒體課件,增強教學的直觀性,使學生更容易理解。

參考文獻:

[1]吳慶麟.教育心理學——獻給教師的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

[2]課題組.新課程與學習方式的變革.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