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階段:時間安排在高三第二學期五月份。在這一階段的複習中要以《考試說明》為準,精選一些模擬套題和思維性較強的問答題組織學生練習,培養學生離開教材模式完成重新組合知識,創設新的曆史情境的能力。在這一階段還要對學生加強培養對問題做出完整準確表述的能力。在訓練中做到查缺補漏,在這一階段除了進行試題適應性訓練外,更要加強對考生的心理調節,形成複習迎考的最佳心理狀態。
四、以高考真題為依托,注意高考中幾種題型的解題方法
近年來文綜考試曆史試題分為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大題型。選擇題:這種題型的測試功能主要是再認、再現曆史知識;閱讀理解曆史材料,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曆史現象和曆史事件的本質,得出正確選項。對於前者可采用肯定法,後者則可通過仔細閱讀法去偽存真,去粗取精,采用肯定和排除法找到正確選項。材料題:這類題型的測試功能幾乎包括《考試說明》中各項能力要求,是全麵展示考生思維能力的一種題型,解答這種試題首先是審視所給材料及所提問題;其次是分析材料,根據設問要求對材料進行去粗取精、由表及裏的整理,從中提煉出觀點或最大限度地選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支持特定論點(一般以教材觀點為準);最後,科學、準確、完整地做出答案,並做到既簡明扼要又邏輯嚴謹。問答題:這一題型的測試功能主要是考查學生再認再現曆史、曆史闡釋、文字表達等綜合能力。問答題是指大跨度、高概括的敘述題和小切口、深挖掘的分析題,以及比較題、評述題等。無論什麼樣的問答題,都必須正確審題,找到主幹,抓住關鍵字詞,弄清限製條件,明確求答項目和解答對象。答題中對敘述題強調進行係統的歸納、綜合並得出正確結論;對分析題要注意引導學生分析曆史事件的原因、特點、性質、作用、結果、教訓等;對比較題應先弄清題目的比項,而後將比項雙方的史實進行歸類、提煉、分析,得出結論;對評述題的解答,應該是依據曆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並根據當時的具體的曆史條件進行實事求是的評價,敘述和評論有機結合,既可先敘後評,又可夾敘夾評,評從述出。除此之外,回答問題時,還必須緊緊圍繞曆史學科的特點:“史論結合,論從史出”,切忌空發議論。
總之,高考複習是一個係統工程,需要一線教師不斷探索。教無定法,即複習也無固定方法。複習有其特點和規律,因此複習時要博采眾長,形成獨特的高效的複習方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