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圈子文化”要不得(1 / 1)

“圈子文化”要不得

關注

作者:本刊編輯部

中央紀委網站近期對首次公開發表的習近平總書記八篇文稿中有關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論述進行摘編,其中2014年1月14日習近平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三次全體會議上指出,幹部都是黨的幹部,不是哪個人的家臣。有的幹部信奉拉幫結派的“圈子文化”,有的領導幹部喜歡當家長式的人物,弄得黨內生活很不正常。

放眼曆史,由於“圈子文化”的存在,官員在異地任職即便時間很短,也能迅速抱團,官官相護,搞權錢交易,結利益同盟。因此,早在我國漢代就實行了異地任職的回避製度。

當前,隨著黨的十八大後反腐力度持續加強,各地腐敗官員應聲落馬,隨之暴露的窩案串案多發現象,凸顯當前腐敗成群體性、圈子化的嚴重問題。這類案件追究起來,阻力多、難度大,若以“法不責眾”作為妥協,不但無法遏製腐敗,法律權威也將受到威脅。

因此,要破解官場“圈子文化”背後凸顯的腐敗命題,就要順藤摸瓜,堅決鏟除其政治生態土壤,建立完善的用人考核機製,加強對官員及權力的監督製約,保障反腐部門的獨立性和監督機製,從而實現法治社會“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美好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