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2 / 2)

②初始應用小劑量。如反應較好且無副反應,但未達足夠的血壓控製,可逐步遞增劑量。

③適宜的藥物聯合以達最大降壓效果並減少副反應。故當一類藥效欠佳時,應加用小劑量第二類藥而非增加已用藥劑量。

④初始降壓藥物效果不明顯且有副反應時,應改用第二類藥物而不是增加藥物的劑量和加用第二類藥物。

⑤采用長效製劑的藥物(每天一次用藥),改善治療依從性,以達平穩持續的血壓控製。

⑥限鈉攝入、減輕體重和適量活動是安全、有效的降壓治療,也是藥物治療的基礎。

(3)高血壓選藥方案舉例

①老年收縮期高血壓適宜應用利尿劑、長效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

②合並心衰適宜應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利尿劑。

③合並胰島素抵抗適宜應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α1受體阻滯劑。

④合並冠心病/左室肥厚: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鈣拮抗劑、受體阻滯劑。

⑤合並脂代謝異常:α1受體阻滯劑。

二、糖尿病的自我監控

健康提示:糖尿病是一種全身性代謝紊亂性疾病,容易引起冠心病。研究表明,在糖尿病患者中,無論男女,在不同年齡組,其心血管病的發病率都是糖尿病組高於非糖尿病組。

1.糖尿病與冠心病關係密切

研究發現,高血糖常與血脂、血壓異常和肥胖等多種危險因素共存。在糖尿病發生之後,心血管病變的危險性進一步增加。糖尿病人群與普通人相比冠心病發生的危險性增加2~3倍。在一項長達7年的隨訪研究發現,糖尿病人相應的心肌梗死發生率顯著高於非糖尿病人群。

冠心病是成年糖尿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在糖尿病中死亡率是非糖尿病的3倍。糖尿病病人冠狀動脈病變特點是病變更加彌漫、多支血管受累、易並發微血管瘤。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特點是發病年齡早、發病隱蔽、無症狀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發病率高,病變廣泛,預後差。

糖尿病患者如果單純控製血糖,隻能減少眼睛、腎髒等並發症的發生,並沒有減少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因此,隻有同時控製血壓、血脂和血糖,才能阻止糖尿病心血管病的發展。

國際糖尿病聯盟(IDF)預測,目前有超過3億人正在麵臨罹患糖尿病的危險,全世界的糖尿病人約5.1%,大約是1.94億人。預計到2025年的患病人數將達到3.33億(6.3%)人。而糖尿病患者中,約半數以上的死因是因為冠心病,它也是糖尿病患者充血性心衰高發病率的原因。

糖尿病病人的心肌梗死致殘率和致死率是非糖尿病病人的2倍。無症狀性心肌缺血在糖尿病病人中比正常人群更為常見。因為糖尿病病人症狀出現較晚,更易發生無症狀性心梗。這就是糖尿病心梗致死率和致殘率較高的原因。所以一旦有冠心病的糖尿病病人出現呼吸困難、意識喪失、活動後過度疲乏等缺血表現,應緊急處理。

2.糖尿病症狀早知道

(1)早期察覺症狀。眾所周知,糖尿病的典型症狀是“三多一少”,然而,老年患者約有1/2無任何自覺症狀,約有2/3的比例無“三多一少”症狀,隻是在健康查體、外傷、手術、心腦血管病發作或靜脈輸液時偶然被發現,所以,老年人應該定期進行關於糖尿病的化驗檢查。

另外,由於老年人常常並存其他疾病,所以,糖尿病症狀常常與其他疾病重疊而不能得到充分的重視,除了“三多一少”症狀外,還有口幹、多汗、腹瀉、便秘、尿瀦留、肌肉酸痛無力等,甚至焦慮、煩躁等精神神經症狀。所以,老年患者在出現了新的無法解釋的症狀時,尤其是反複感染、酮症酸中度等時,要警惕是否已經存在糖尿病了。

(2)血糖監控。目前測定血糖十分方便,如在家中就能用便攜式血糖儀對自我進行初步的篩查,若結果不能解釋自身的症狀,則需要去醫院進行進一步的檢查,如進行葡萄糖耐量試驗、胰島素釋放試驗等。

(3)糖尿病患者是否患有冠心病。那麼,糖尿病患者何時需要進行是否並發冠心病的檢查呢?下表列出了應該進行冠心病檢查的篩查對象,若糖尿病患者出現了表中所列的任何症狀,就要格外注意自己是否患有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