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自我監控——降糖的晴雨表(5)(1 / 3)

病情繼續發展,尿蛋白排泄率繼續增多,高於正常上限(10微克),持續在20.199微克/分之間,稱作腎損害三期。

此期患者尿常規檢查,尿蛋白為(-),臨床也不會出現任何症狀,稱作糖尿病腎病前期。

病情繼續發展,當尿蛋白增多達到200微克/分時,尿常規可有蛋白(+),24小時總蛋白大於0.5克,稱作臨床糖尿病。

此時腎小球濾過率逐漸下降,但尿素氮、血肌酐尚在正常範圍,此期應抓緊保護腎功能,給予藥物治療,如ACEI、ARI和中成藥。

晚期糖尿病腎病,是指患者出現血尿素氮、血肌酐高於正常值,並逐漸升高。

血液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出現紊亂,常有高血鉀、高血氯、低血鈣、高血磷、代謝性酸中毒、血漿白蛋白過低及全身浮腫等表現,繼續進展有可能發展為尿毒症。

2.糖尿病性腎病的監控

(1)糖尿病史5.7年後發生腎病的可能性明顯增加,要特別留意臨床症狀,如厭食、乏力、貧血、多尿、夜尿、浮腫,並應經常作尿常規檢查。

(2)定期作尿常規檢查是監控糖尿病腎病最有力的方法。當尿蛋白(±)、(+)間斷性(+)時,當尿比重逐漸變小小於1.015時說明尿濃縮功能逐漸喪失,當尿pH逐漸變大時,反映腎酸化功能逐漸下降,應盡快就醫。

(3)尿微量蛋白排泄率大於20微克/分時,可診斷為糖尿病腎病前期,當尿微量蛋白排泄率大於200微克/分,24小時尿總蛋白大於0.5克,尿常規出現蛋白+號時,可認定為臨床糖尿病;當血尿素氮和肌酐高於正常時,可認定為晚期腎病,腎功不全代償期。不過,如能從此開始規範監控治療,帶病長壽仍是可能的。

(4)腎B超檢查可除外腎髒其他疾病,終末期腎功能衰竭時,雙腎體積縮小。

3.糖尿病性腎病的防治

(1)嚴格控製血糖,原則上改用胰島素治療,對血壓、血脂及全身炎症均應嚴格監控,力求達標。

(2)在醫生指導下,限製飲食結構中的蛋白攝入。基礎研究證明,蛋白食品能增加腎小球內壓和腎小球的血流灌注,加重腎損害,所以,應予限製,但要保證患者生理需要,應以優質蛋白為主(雞蛋,牛奶,瘦肉,魚),植物蛋白不宜過多。

專家的共識是,腎功能正常者,蛋白總入量應小於1.0g/kg/d,腎功不全,肌酐清除率55.25mmol/min時,應進0.6g/kg/d,同時服α-酮酸-氨基酸製劑(開同)。注意防止營養不良出現。

(3)其他藥物,如噻唑烷二酮類降糖藥,可逆轉胰島素抵抗,減輕蛋白尿,防止腎小球硬化。另外,胰激肽原酶及活血化瘀中成藥,對防治腎病也有良效。

二、糖尿病合並泌尿生殖係統疾病的監控

健康提示:糖尿病可以合並泌尿生殖係統的疾病,包括男女泌尿係統感染和男女性功能障礙兩大類。

1.男女泌尿係感染

糖尿病患者常反複發生泌尿係感染。女性更年期後,男性前列腺增生症者更易發病。

臨床經驗表明,在血糖達標的前提下,隻要做到:①多飲水多排尿;②不疲勞不失眠,③外陰保潔。這樣泌尿係感染就可以預防。一旦發病,短期用藥(3.5天)即可奏效,長期不愈者應就醫,尋找原因。

2.男女性功能障礙

男性糖尿病患者常並發性功能障礙,包括勃起無能(ED),射精障礙和生育力低下,各年齡組均可發病。

女性糖尿病患者出現神經病變可能會影響性功能,但不應忽視糖尿病伴發的心理因素。

(第五節)糖尿病眼部並發症的監控

糖尿病的眼部並發症有多種。其中,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在糖尿病晚期出現,且後果嚴重的並發症。糖尿病患者一定要積極預防眼底病變,做到嚴格控製血糖,力求達標,同時定期就診眼科,積極地配合治療。

一、如何認識糖尿病的眼部並發症

健康提示:糖尿病的眼部並發症有多種,其中,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在糖尿病晚期出現,且後果嚴重的並發症,臨床分為六期,糖尿病患者一定要了解分期並積極預防。

糖尿病眼部並發症包括:眼底視網膜病變(簡稱“糖網”)、糖尿病性白內障及其他病變,如屈光不正,青光眼,黃斑病及虹膜睫狀體病等。

其中,糖尿病性視網膜病,簡稱“糖網”,是糖尿病微血管並發症的重要表現。它會引起不可逆性視力減退,甚至失明。它多在糖尿病中晚期出現,所以常被患者忽視,為此,醫生應特別關注。

本病臨床分為六期:早期眼底病變為微血管瘤形成,伴出血、滲出,包括Ⅰ、Ⅱ、Ⅲ期,統稱為背景性視網膜病變,為可逆性的改變,危害較小。如病變繼續進展,眼底出現新生血管,玻璃體出血(Ⅳ期)。機化物增生,這是Ⅴ期的情況。這時,病變已成不可逆狀態,難以治療。最可怕的結果是繼發視網膜剝離(Ⅵ期),患者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