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健康教育——治糖靈丹妙藥(1)(1 / 3)

對疾病的正確認識是正確治療和恢複健康的前提和保證。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識,認清糖尿病的發病機製,掌握其誘因,明確其危害性,可以幫助患者更好地治療疾病。

(第一節)初識糖尿病

糖尿病古已有之,被稱為“消渴症”。現代醫學認為,糖尿病是在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下而引起的一種慢性、全身性、代謝性疾病,主要由於胰島素分泌不足或是不能正常發揮作用,而引起身體內部各種物質的代謝性紊亂。

一、什麼是糖尿病

糖尿病,中醫稱之為“消渴”,英文名稱為“DiabetesMellitus”(DM)。

糖尿病不是新出現的病種,而是一種極其古老的疾病。我國最早的醫學著作《黃帝內經》就開始對糖尿病有了較為詳細的記載;西方國家與糖尿病有關的文字資料甚至可追溯到古埃及。人類發現、認識、研究和與糖尿病作鬥爭,已有了數千年的曆史。

健康提示:糖尿病控製不好,容易引起各種並發症:嚴重的急性並發症可導致昏迷、死亡;長期糖尿病可引起全身多個器官的慢性並發症,出現心腦血管疾病、腎病、失明、下肢壞疽等,可致死、致殘,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糖尿病是由於胰島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島素不能正常發揮其作用,導致體內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而引起體內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水和電解質等發生代謝紊亂,臨床以慢性(長期)高血糖為主要特征,屬於內分泌代謝性疾病。糖尿病常見人們通常所說的多飲、多食、多尿、消瘦的“三多一少”症狀。

近年來,隨著生活的富裕,以及富裕帶來的生活方式的改變,如高熱量、高脂肪飲食,生活緊張,人口老齡化等,糖尿病發病率逐年增加,成為繼心血管疾病、腫瘤之後嚴重危害人們健康的第三大慢性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

老年糖尿病是指60歲以後發生的糖尿病,或者是60歲以前發病而延續到60歲以後的老年患者。

很多年來,人類一直在對糖尿病進行研究和鬥爭,尤其是胰島素的發現並應用於治療糖尿病、人工合成胰島素取得成功,以及降糖藥物的使用等,在糖尿病的認識和治療方麵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到目前為止,糖尿病仍然是一個病因尚未完全闡明,除了妊娠期糖尿病、應激性糖尿病等極少數情況外,一般不能根治,會伴隨終生的疾病。這一點是糖尿病患者必須明白的。

但是,糖尿病患者更應當明白,糖尿病並不像某些疾病那樣容易迅速擴展,治療困難,預後不好等現象發生。糖尿病患者隻要積極治療,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合理飲食,做適度的運動,防止肥胖,不緊張等,就可以很好地控製病情,像健康人一樣生活和工作,並且獲得長壽;反之則不容易得到滿意的療效,病情發展導致出現嚴重的並發症,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甚至危及生命,給自己的生活,家人,經濟等帶來更多的麻煩。

因此,可以這樣說,糖尿病患者的命運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絕不能放任自己的病情,忽視對身體的保養,過分貪圖口腹之樂等,應做好長期與疾病作鬥爭的思想準備。

二、糖尿病分哪幾種類型

健康提示:糖尿病共有四種類型,分別是: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異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

1.1型糖尿病

過去常被稱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IDDM)、1型糖尿病等,約占我國糖尿病患者總數的5%,常發生於30歲以前的兒童和青少年。它是由於胰島β細胞破壞或功能喪失,而不能合成和分泌胰島素,導致胰島素絕對缺乏而引起的糖尿病。

1型糖尿病起病較急,發病時“三多一少”症狀較明顯,容易發生酮症酸中毒,嚴重者出現昏迷或死亡。1型糖尿病對胰島素敏感,患者必須依賴外源性胰島素治療,一旦中止胰島素治療則會危及生命。

2.2型糖尿病

也被稱為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NIDDM)、2型糖尿病等,是最常見的糖尿病類型,約占我國糖尿病患者的90%~95%。

2型糖尿病不發生胰島β細胞的自身免疫損傷,發病是由於胰島β細胞功能缺陷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和胰島素不能正常發揮作用。

2型糖尿病多有糖尿病家族史,發病年齡多數在30歲以後,起病緩慢、隱匿,“三多一少”症狀較輕,部分病人沒有明確的症狀,而是通過健康體檢或患其他疾病時,或出現慢性並發症時才發現患有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中多數有超重或肥胖,多有高熱量、高脂、高糖飲食和活動較少的生活方式。

2型糖尿病治療一般不依賴胰島素,飲食控製及口服降糖藥治療可穩定控製血糖;但隨著病情的發展或降糖藥效果不好,也可使用胰島素治療。後期可出現各種慢性並發症,尤其是心腦血管疾病。

3.特異型糖尿病

此類型比較少見,包括病因明確的一類糖尿病:如胰島β細胞功能基因異常,胰島素作用基因異常,胰腺外分泌疾病,某些內分泌疾病,某些藥物及化學製劑,感染等引起的糖尿病等。

4.妊娠糖尿病(GAD)

指在妊娠期間發生或首次發現的糖尿病或糖耐量減退,不包括已有糖尿病又合並妊娠者。大部分病人分娩後可恢複正常,但成為今後發生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的概率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