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當好萊塢遇到華萊塢(1 / 3)

當好萊塢遇到華萊塢

封麵報道

作者:闕政

出現在好萊塢電影中的中國麵孔。昆汀用《殺死比爾》致敬港片。

好萊塢製片界有一句名言:“印度人說為印度人拍電影,中國人說為中國人拍電影,我們美國人為全世界的人拍電影。”對全球市場的觀照滲透在好萊塢的方方麵麵——劇本、拍攝、後期、發行,無不以“在全世界都能賣錢”為出發點——這才是好萊塢的核心生產力。

3年前,中國市場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票倉。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訪美,促成了“中美電影新政”的出台。與此同時,好萊塢也加快了它“到中國賣大錢去啊”的步伐:越來越多中國明星在好萊塢大片裏露了臉,從《變形金剛4》的李冰冰韓庚,到《鋼鐵俠3》的範冰冰王學圻;從《環形使者》的許晴,到《雲圖》的周迅;從《敢死隊2》的餘男,到《碟中諜5》的張靜初。華人在好萊塢電影裏的角色設定也從昔日的醜角、武行、反派、非法移民、唐人街小販,逐漸變成了科學家、醫生、CIA探員……去年11月,環球影業正式設立中國辦事處。至此,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華納兄弟、派拉蒙、20世紀福克斯、索尼、迪士尼、環球)已經全部進入中國。

反過來看,這幾年我們的華語片裏也頻現好萊塢明星,還都是一線的:凱文·史派西(《形影不離》),克裏斯蒂安·貝爾(《金陵十三釵》),蒂姆·羅賓斯、艾德裏安·布勞迪(《一九四二》),約翰·庫薩克(《天將雄師》)……即使是還沒進入中國片場的萊昂納多、妮可·基德曼、約翰·屈伏塔、凱瑟琳·澤塔·瓊斯、伊萬·麥克格雷格,這些我們熟知的名字也已經開始為中國“站台”——萬達投建的青島東方影都,不僅設有4億美元的境外電影投資基金,可以直接投資全球發行的英文電影,還獲得世界四大藝人經紀公司的承諾,每年將有30部左右的海外影片在此拍攝製作。與此同時,中國最大的幾家民營電影公司,都在與好萊塢六大片廠接洽。而中國最活躍電視媒體之一的湖南衛視,今年年初也與好萊塢風頭正勁、以小博大聞名的獅門影業達成協議,共同投資拍片。

今年9月下旬,國家主席習近平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勢必在文化領域掀起新的合作熱潮。當好萊塢遇到華萊塢,會怎樣改變全球電影的未來?

看著引進片長大的一代

初遇好萊塢的時候,現在已然三十而立的“80後”們,還是一群初中生。雖然早在80年代初,中國就已經開始以買斷版權的形式進口了一批好萊塢影片,但我們記憶最深的,一定還是《亡命天涯》、《獅子王》、《真實的謊言》、《生死時速》、《泰坦尼克號》……對於當年的初中生來說,這些片子無不打著“學校包場”、“好萊塢大片”、“緊張刺激”的標簽,卻未必會去了解,解放後這第一波好萊塢浪潮的誕生背景。

後來才知道,是1993年中國大陸推行的電影體製改革,打破了“統購統銷”的計劃經濟模式,電影不再以拷貝銷售數量計算盈利,而是開始與票房掛鉤——1994年,哈裏森·福特主演的《真實的謊言》等好萊塢大片,成了第一批“分賬電影”。次年,電影局又下發了348號文件,決定由中影公司以國際通行的分賬發行方式,每年進口10部“基本反映世界優秀文明成果和當代電影藝術、技術成就”的“好電影”。

到現在,“分賬片”已經成了眾所周知的名詞,並且被默認為每年進入中國市場的那些好萊塢重量級大片。而實際上,事關“分賬片”數量的拉鋸戰,已經維持了十多年。

2001年12月,中國正式加入WTO。作為入世的條件,“基本反映世界優秀文明成果和當代電影藝術、技術成就”的“好電影”的數量,從10部翻了個番,增加到20部。這個數字在2009年遭到了好萊塢的挑戰:美方要求中國放開對外國電影的引進和發行。中國向WTO提起的上訴被駁回,必須在2011年3月履行判決,放開海外影片的進口權和發行權。

2012年,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訪美,中美雙方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達成協議:中國在20部分賬引進片的配額上增加了14部特種影片(3D或IMAX),後者的分賬從原先的13%上升到25%。此舉在當年被稱為“中美電影新政”。

想當年,哈裏森·福特長驅直入時,進口分賬大片雖然隻有10部,卻能夠占據中國電影年度總票房的六到八成之多。這樣的局麵直到2002年《英雄》在人民大會堂首映、票房破2億、標誌著中國式大片元年的降臨,才得以改變——2002年,國產電影票房總額終於超過了進口片。但2012年,增配的14個特種片額度立馬又將國產片總票房拉到了五成以下——全年國產片票房占比48.46%,9年來首次低於進口片。直到次年國產片進入“破10億”時代,才有所反彈。

如今,中國每年引進的海外分賬大片仍然維持在34部這個數字,但我們每年能夠看到的海外影片卻在兩倍以上——除了“分賬片”,還有“批片”,即買斷中國發行權的進口片。當好萊塢大片紛紛以“分賬片”形式登上銀幕時,其他國家的影片往往隻能以“批片”形式上映,有時也如流星一閃而過。

這也是為什麼每每談及“文化例外”政策時(一種為了保護本國文化不被其他文化侵襲,而把文化排除在一般性服務貿易之外的政策),歐洲電影人舉雙手讚同,還希望推廣到中國,而美國電影人卻猛搖頭的原因。把好萊塢視為威脅,希望通過政策保護來予以提防的,並不隻是中國電影。

中國功夫通行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