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控製被公認為是預防和控製糖尿病的重要措施,其中,食品交換法被廣泛推薦和采用,很多糖尿病患者對此已有一定認識,手頭也有一本食品交換手冊。然而,進一步的研究發現,不同食物的“質”並不相同,即使是含等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導致人體的血糖反應也不相同。因此,專家就提出了食物血糖生成指數概念,以幫助糖尿病患者更有效地控製飲食。
作為飲食控製新方案——按食物血糖生成指數安排飲食,不僅要了解每一種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數,而且還要了解不同食物之間的相互影響。
糖尿病患者不但要關心吃什麼,吃多少,更應關心吃後血糖反應如何。如果食物消化速度慢,進食後血糖升高緩慢,熱量持續釋放,就有助於保持血糖穩定,對病情有利。一般地說,食物對血糖的影響,不但與其中碳水化合物的類型、含量有關,而且與食物的物理性狀、化學結構、加工方式、貯存條件等有關。以糖類食品為例,進食果糖、乳糖、蔗糖、蜂蜜、白糖、葡萄糖、麥芽糖等後,人體血糖升高速度並不相同,速度最快的為麥芽糖,而最慢的為果糖,前者為後者的4.6倍。生的青香蕉和熟的黃香蕉,全麥麵包和白麵包進食後,對血糖的影響也不同。
那麼,如何衡量不同食物對人體血糖的影響呢?國內外普遍采用的指標就是血糖生成指數。具體地說,血糖生成指數是衡量食物引起餐後血糖反應的一項有效指標,指含50克有價值的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與相當量的葡萄糖和麵包,在一定時間內體內血糖應答水平的百分比值。血糖生成指數高的食物進入體內後,消化快、吸收快,葡萄糖迅速進入血液,導致血液中的血糖濃度高,而血糖生成指數低的食物則相反。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都推薦人們,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合理選擇食物,控製飲食,並建議在食物標簽上標注總碳水化合物含量及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