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服務任重道遠
專欄
作者:Bart Perkins
2012年平安夜,美國在線視頻網站Netflix因亞馬遜雲計算服務故障而遭遇宕機。這一事故凸顯了企業轉向雲端時所麵臨的重重風險,同時也給雲計算服務前景埋下陰影。
雲計算服務可以緩解基礎設施購置成本過高的問題,但它同時也存在著致命的問題——一旦雲服務出了岔子,用戶便會立即遭受巨額損失,輕則服務中斷,重則服務停運。去年亞馬遜、微軟、穀歌及其他雲服務提供商就先後出現了以上問題。
當然,所有的服務停運事件都是暫時的,但經營收入在停運期間蒙受損失卻是不爭的事實。因此,雲服務提供商和企業必須對此做出相應應對措施,才能確保雲服務不變成一種累贅。
設定目標
對雲服務提供商的失誤采取“眼不見,心不煩”的做法,未免過於天真幼稚。理想情況下,管理、監控和評估雲服務提供商的方式,應該與對待其他任何關鍵的IT供應商毫無二致。首先要借助明確的度量標準,設定清晰的績效目標。其次要派專門員工密切關注雲服務提供商的績效,並管理好與雲服務提供商之間的關係。
增強彈性
所有雲服務提供商都會麵臨服務時常降級、偶爾全麵停運的問題。遺憾的是,現在遇到問題服務恢複正常可能不夠快,滿足不了企業的要求。Netflix在其博客上描述的現階段所采取的措施,就旨在增強亞馬遜雲環境內部的彈性。
因此,企業的架構在設計時必須更彈性地進行考慮,有一些後備的方案,比如把業務職能、數據及其他資產分散在雲環境中,可以降低全麵癱瘓時的損失。
降低期望
關於雲服務是否具備足夠的可靠性,公司的IT專業人員有更切合實際的認識,而業務部門的主管則期望這些知名的雲服務提供商能夠提供完美無缺的服務。他們希望獲得“即撥即接”(dial-tone)的可靠性,就像以前的貝爾電話係統提供的服務那樣。但這是雲服務提供商眼下無力滿足的一項標準,也不太可能很快就能滿足(就連貝爾電話公司也偶爾出現過服務問題)。就算雲服務提供商有朝一日能夠提供即撥即接的功能,也很有可能會因此而收取高額費用。
跟進服務
如果雲服務提供商所提供的服務和應用突然變得速度緩慢或無法使用,用戶很有可能會感到大為光火。因此,雲服務提供商的客服人員必須體諒用戶的處境,及時回複用戶並提供相關的信息。一旦出現服務停運或服務大打折扣的情況,就要向用戶承認問題,表示歉意,並定期發布最新狀況和最新製定的預防性措施。
雖然雲服務免去了購置昂貴的基礎設施的費用,然而它並不能讓人完全滿意。如果IT部門因差強人意的雲服務而遭到抨擊,就要提醒主管,別忘了當初是什麼原因促使企業向雲服務遷移:向雲服務提供商支付的成本遠低於IT部門運營企業基礎設施所需的成本。大多數便宜的東西都需要企業做出一定程度的取舍,雲服務也不例外。(編譯沈建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