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00慶元六年。
彼時大宋江山一派祥和,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民風以“食之有味,精而盡進”為盛。菜係以臨安為首,江南魚米之鄉而次之。南北菜係均有掌門坐堂,一時之間,英雄莫辯,好歹難分,擾亂朝綱。
就在南北菜係兩派爭的不可開交頭破血流之時,當今聖上一聲令下:召集天下大廚聚京而戰,以廚交鋒,一決高下,勝出者為當今廚神,而敗者今後,休得再論高低。
告示一出,惹的天下廚子眼紅跳腳,紛紛決定,將自家鑽研了幾十年或祖傳菜譜,拿來與別家比上一比。
江南宋家。
便是其一。
幾十年前,宋家還是一家落魄的書生門第。當時的宋大當家宋連尹,還是一孩提,他自幼父母雙亡,隨姑姑生活。而姑姑當時唯一的生計,便是在西湖邊賣魚羹。
或是上天垂憐。某日陽光正好,花紅柳綠,西湖邊不少書生姑娘泛舟賞湖,宋姑姑正在熬魚羹之時,鱖魚肉的香美惹的一大戶人家公子駐足。那公子當即便連食了三碗魚羹,並嘖嘖讚賞:“大娘的魚羹味美,宮廷中,也是少有啊!”
宋姑姑不曾料到,這位大戶人家的公子,竟是當今聖上宋高宗。
那三碗魚羹賣出之後,宋姑姑名聲大振,自家魚羹更是聞名天下。世人皆取名為“宋嫂魚羹”,然而這多年過去。宋家姑姑早已故去,“宋嫂魚羹”雖然留存,卻是早有人偷師學藝了去。
宋家在江南雖名聲揚外,卻始終,未曾讓宋連尹做出超過姑姑的菜品。
不過本次廚神大賽,宋連尹並不打算自己親自出馬。他妻子雖早逝,卻為他留下了一個天才廚師,自女兒宋小滿一出生,便喜聞菜肴,長至三歲初識菜中配料。到了七歲隻閉眼一聞便能將菜調味配菜一個不差講出。十歲便整日呆在膳堂,十三歲時已能在宋家樓擔任大廚。
而如今的宋小滿,正是及笄之年。雖麵龐出落的還隻能算是小家碧玉,自己廚藝,卻早已遠遠超過自己老爹,甚至是已故的姑奶奶。
宋家樓夜間食客比白日裏要少上一些,樓外燈火璀璨,樓內也算是燈火綽綽。正是初夏時節,這種日子在靠窗的位子望望江岸,喝喝小酒,吃吃宋家的特色菜。也算是格外愜意。
宋大當家此時便坐在這裏,不過,他卻沒什麼賞月賞江的心思。他今兒穿了一身耦合綢袍,倒顯得他年輕許多。縱使雙鬢有了一絲白意,卻也一副英姿颯爽的模樣。宋連尹輕歎一氣,竹箸頓在手中,眼巴巴看著一盤方才端上來的涼菜不能動彈。
“小満!給我過來!”
宋連尹將箸子輕放桌上,瞅著女扮男裝,一身蓮青布衣的女兒正豪爽的與一家公子調笑,不由一股無名火。雖然他生在書香門第,但自家的女兒卻是個一看書就呼呼大睡的奇葩。要不是看在她在做菜這方麵還算有些天分。宋連尹都會懷疑這是不是他上輩子造的孽。
聽見爹爹叫自己,宋小滿先是朝李家少爺賠了笑,隨後快步踱到爹爹麵前,望著一臉幽怨的爹爹,扶了扶自己的布帽,顰眉低聲:“爹,什麼事?!”
宋連尹伸手指了指桌上的那碟涼菜,語氣中滿是質疑:“你就是拿這個來孝敬你爹?”
小滿瞥了一眼那盤卷成一堆小山的涼拌苜蓿,一副“我以為多大個事”的表情:“爹,你知道這菜是怎麼做出來的嗎?你知道我花了多少心思才研究出這道菜嗎?你嚐過這道菜嗎?”
她一連幾個問題問的宋連尹連連發愣。宋連尹呆呆搖頭:“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