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有些人”的角度可以這樣分析立意:這些人對王皓的期望值太高,希望王皓百戰百勝,成為自己心目中的“完人”,這本無可非議。但賽場充滿變數,當自己心中的偶像稍有不盡如人意之處,他們就大放厥詞,嘲諷挖苦,這又未免過於“絕情”。須知人無完人,誰能保證自己萬無一失,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呢?更何況,王皓這位體壇老將,在世界乒壇叱吒風雲,為中國的體育事業立下赫赫戰功,豈可視而不見,一味指責!從這個角度,可以提煉出“不能求全責備”“要辯證全麵地看問題”“要學會鼓勵他人”等觀點。
【原文在線】
草木有本心
已是乒壇老將的王皓又一次“敗”了,這也許是他的最後一次奧運征程。三次奧運,三次亞軍,每次都離那個最高點隻有一步之遙。這樣的隱恨,何人能解?有人冷嘲熱諷,戲稱王皓為“三亞形象大使”,然而王皓卻隻是淡淡一笑。淡泊名利、寵辱不驚的王皓也許在球場上敗北,卻成了生活的智者與勝利者。
這不禁讓我想起一句話,“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是草木,便靜靜地生長,向世界展示美麗,散發清香,何必要強求美人的青睞呢?正如王皓一般,是球手,就努力訓練,提高自己的實力,展示自己的風采,又何必非得追逐那枚金牌來證明自己呢?又何必計較他人的損益呢?隻要問心無愧,那便很好!
能夠淡泊名利,不被讚美所埋沒的人,是智者。正如大家都敬仰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麵朝黃土背朝天,在烈日下,在暴雨中,不停地忙碌著。終於,雜交水稻研製成功,他名滿天下。大家說起他,無不欽佩之至。財富、地位、榮譽,他應有盡有。可是,他沒有被這些名利所迷惑,他又一股腦鑽進了自己熱愛的試驗田。他說他要讓人們有朝一日可以坐在水稻下乘涼。這樣淡泊名利的人還有什麼不能做成的呢?
能夠淡泊名利,不被打擊壓垮的人是強者。正如同樣曾被千夫所指的劉翔,當2004年打破世界紀錄之後,他是中國人的驕傲,他被稱為“亞洲飛人”。然而賽運多舛,出師不利,2008年他不得不退賽,有人指責他“怯懦”;2012年奧運賽場再次摔倒,有人說他“假摔”“做作”,指責鋪天蓋地而來。然而,劉翔自始至終臉上都掛著溫和的笑容,為什麼?因為他知道,奧運的意義在於精神,竭盡全力的衝刺決非僅僅為了那個名次,贏得某句讚賞。隻要盡力就好,又何必在意別人怎麼看?更何況,假如在意太多,失意就可能更多,最終甚至會失去了自我。
草木有本心。其實,何止草木,人更如此。而這本心,無關名與利,無關他人的讚與貶,隻要如陶淵明那樣淡泊名利,醉心所愛,無愧於心,無論是官場商場,情場賭場,雖未能獲勝但仍是生活的強者!
問題診斷
本文引用材料開頭,接著運用舉例論證的方法進行論證,結構完整,條理清晰,語言流暢。但是,文章的不足也顯而易見,其症狀主要有以下幾點:
1.觀點不明。作為議論文,論點是文體三要素之一,是全文的“靶子”。沒有了這個“靶子”,論證就會漫無目的,成為無“的”之矢。應在引用材料之後亮明觀點,做到有的放矢。
2.素材選取角度不當。文中所舉“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例,重在論述“不被讚美所埋沒的人,是智者”,脫離了材料內容及其含意範圍,偏離了論題。應將這一段刪去,重新選擇能夠緊扣題旨的素材加以論證。文章第三、四自然段用以說理的兩個素材,在表達方式上以敘述為主,議論成分太少,有羅列素材之嫌,大大削弱了論證力度。應該壓縮敘述成分,在列舉素材之後適當展開闡釋,增加論證的容量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