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有獨鍾
校園原聲帶
作者:顧汀
不聽廣播不看電視,奶奶對養蠶情有獨鍾。一年三期,從不耽擱。
清明的紙錢尚在風中瑟瑟地飄舞,屋後的胡桑地裏已冒出了星星點點的嫩芽,一粒粒在枝頭鼓脹脹的。奶奶迎著陽光眯著眼睛看著這一片潛伏著巨大生命力的桑地,仿佛能聽到芽兒迎著陽光生長的聲音。她常常一站良久,淺淺的笑紋蕩漾在嘴角。
待芽兒抽成小手指粗細時,奶奶會精心挑蠶種,回來鋪在早已準備好的蠶簟上,安靜地等待小蠶的成長。家裏最大的屋子是蠶室,在沒有電扇隻有蒲扇的老家,蠶室裏竟有幹濕溫度計。有時天氣冷,奶奶甚至將蠶種放在懷裏捂一會兒。她總是向偶爾回去的我炫耀著:“丫頭,瞧這烏娘多活勁兒!”“烏娘”,是我們那兒對幼蠶的昵稱。她眼裏閃動的炯炯有神的目光,似乎年輕了10歲。
一眠、二眠、三眠……蠶兒在奶奶的悉心嗬護下成長了,細弱的身子變得圓滾結實。到了“桑之未落,其葉沃若”的時節,奶奶總是馬不停蹄地采桑葉,撤去蠶兒身下的桑莖,除去蠶沙。四眠前是蠶兒成熟的重要階段,她更是不敢怠慢。我站在蠶室門口,望著夙興夜寐有些憔悴的奶奶,望著她因瘦弱而顯得又大又深的眼窩,望著她滿足得意的笑靨,望著蠶室中一片綠波白浪的海洋,聽著蠶兒啃噬時沙沙的聲響,嗅著桑葉獨有的清新味道,感受到了她對養蠶的摯愛之情。
等到蠶兒上山,一家人都忙碌起來。幫著奶奶摘方格簇裏潔白圓潤的繭兒是我們都樂意的。這時候的奶奶儼然一位位高權重的長者,我們的一切行動都聽從她的指揮。她這廂叫著“你輕點兒,別捏癟了繭子”,那壁又嚷道“你慢點,瞧這方格簇上還有剩下的兩個繭子呢”“行動這麼慢,什麼時候才能幹完呢?”我盯著她“頤指氣使”的樣子,看得到她掩藏的笑意。
奶奶偶爾也會因割羊草收麥子勞累時抱怨幾聲,但對養蠶,卻是一聲怨言也沒有。賽珍珠說,中國的農民是最接近大地的人。的確如此,他們生活在厚重親切的土地上,尊重生命,熱愛生活,胸腔裏燃著一份熾熱真誠的情感,他們對土地情有獨鍾,他們愉悅地行走在田埂上。
我想,隻有熱愛生命的人才能體會這情有獨鍾的滋味,這種強烈的情感是深深地植根於大地之上的。
點評
現在的學生遠離農村生活與勞作,很少有像文中的“我”這樣關注奶奶養蠶的過程,就更不會描寫得具體生動了。本文作者能從奶奶聯想到生活在中華大地的農民,他們具有很多共同的品質——勤勞質樸、熱愛生活、熱愛土地。他們雖然身份卑微,卻彰顯了人性的光輝。
【作者係江蘇省東台中學高二(1)班學生,指導並置評:丁育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