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老板尋才之道
專欄
作者:楊舜堯
歲末年初,民企老板們都在總結過去一年的得失,展望和規劃新的一年發展大計。企業要發展靠什麼?資金、市場、政策支持、產品等等,但所有的一切都離不開人。而如何找人、用人和留人成為大多民企老板重點考慮的問題:是不是可以從現有的人員中找到合適的優秀人才,擔當明年的重任?從外麵聘請的空降兵好不好用,有沒有真才實學?來的人薪酬高,原來的老人會服氣嗎?不找能人加入,公司明年會麵臨什麼樣的窘狀?一堆堆的問題擺在麵前,民企老板怎麼也任性不起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做企業要謀篇布局,找人也需要提前規劃。企業內部能夠有良好的造血機能那是最好不過,熟悉、忠誠、穩定這樣優點都是顯然的,現在企業商學院、企業大學有許多,理論加實踐需要時間和沉澱。外部聘請需要嗎?答案是肯定的,企業為什麼要從外部請人,主要是因為人才的提升速度跟不上企業的發展速度,現在公司都要求更快更高更強!在這種心態下,民企老板就會越加發現身邊的人能力達不到自己的要求了。借力發展是整合資源的一個重要手段,但怎樣找到合適的人是一個前提,如何用好這些人才是關鍵!我總結尋才之路有以下幾種:
蓄水養魚。當民企老板看到企業發展中人的問題時,一定要提前做人才的儲備。我接觸過一製造業民企的老板,企業的規模在5個億左右,他找人員時通常是接觸了很久時間的,不是明天需要今天才找,不管什麼樣渠道認識的,他認為此人有能力,他就在這個人身上投資時間,經常一起喝茶吃飯,或者請他參加公司的一些專題會,聽取他的一些意見,也結識這個人的一些朋友,通過多次的交流,他對這個人的品行、背景、能力甚至家庭情況都有了較深的了解,時間3個月到一年都有,感覺合適了也到時機了,他再談請他加盟的事情就順利得多了,這種招聘方式時間和精力是投入多了一些,但這種用人的風險確實大大降低了。
順藤摸瓜。企業在招聘人才的過程中,有的人可能目前和企業的需求有差異,來了不合適,但聰明的人不會簡單地放棄,我認識的一個醫藥行業的HRD就非常熟諳此道。她會和此人溝通交流,了解行業的許多信息,在對方與她成為朋友之後,請他幫忙推薦一些合適的人才給她,這時候,此人對企業也多了一些了解,對HRD的印象也不錯,也就願意介紹一些優秀的人給企業,這樣對他自己以後的發展自然也會有所幫助。用這種方式,這家藥企有三位高管是介紹成功的,所以一個好的HRD就是公司的一個窗口,能吸引優秀的人才加盟進來。
順手牽羊。有的企業招聘到合適的優秀人才,用起來非常順手,自然而然想到這個人的身後一定有良好的客戶或朋友資源,於是就給予獎勵,讓這類人才把公司需要的其他崗位人才推薦給企業,我的一個機械加工的客戶就用這種辦法,把許多技術型的好手搜羅到公司,這些人相互熟悉,知道各自的優缺點,工作上配合起來也更加順暢。
築巢引鳳。有的企業規模做到一定的程度,很注重品牌的建設,同時也注重企業文化的建設。這不僅僅是對市場銷售有幫助,對人才引進也是推波助瀾。俗話說:種有梧桐樹,引得鳳凰來。人發展到一定的階段時,追求的不僅僅是金錢、物質和地位,對企業的平台,發展的機會,文化環境都會愈加重視。一個有良好信譽,口碑好的企業在招聘人員時,所花費的精力和資金通常比不成熟公司的要少許多。
鏢師助拳。當然,有的企業在一些招聘渠道或精力上受到限製,這時候就可以尋找專業的獵頭公司,就猶如以前請鏢行護鏢一樣,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是要支付一定的費用,但錢沒有白花的,找到好的人才這就叫投資。另外大一些的企業也可內部設立獵聘部,找有獵頭經驗的人擔任招聘經理,這樣能起到聚焦的效果。
當然,法無定法,不同的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可綜合采用許多種方式,合適的就是最好的。上述所談其實都在講術,厚德載物,敞開心扉,坦誠相待,廣結善緣,這才是民企老板尋才之道,好的心態是企業老板招攬人才的法寶,心靜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