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新尚書左仆(2 / 2)

劉曜點了點頭,匆匆而去。

他的姬妾數量不如李雄,約有一百多名,當劉曜宣布將把其中的絕大多數遣散之後,諸女倒也沒哭哭泣泣,主要是劉曜的境況實在太差了,跟著他沒前途,不如趁著自己還年輕,另攀高枝呢。

安排好之後,劉曜去求見楊彥,說了此事,楊彥愕然!

但劉曜自願遣散姬妾,也是好事,於是繼續交給柳蘭子處理。

李雄之死在洛陽,並沒翻起太大的浪花,甚至上門吊唁的除原蜀中的那幾個大族,再無他人,朝臣隻要清楚,不是楊彥下的毒手就行了。

很快的,七天喪期過去,李雄葬於北邙山中,李卉兒與任皇後也於次日搬去了任家為李雄服喪,任皇後本是有些猶豫的,但李卉兒還未成年,需要人照料,作為名義上的母親,回任家合乎情理,而且她也不願呆在李家,畢竟李雄死了,她在李家等同於陌生人,渾身都不自在。

反正服喪也沒規定在哪兒服,隻要服了就行。

時光匆匆,明軍在緊張的備戰,各種物資、糧草也陸陸續續的運往關中,到三月中旬,諸葛頤回來了,一臉的風塵仆仆,原本白淨的臉龐,變得又黑又紅,不說十足的草原人,至少有了五六分的樣子。

楊彥於太極東殿接見諸葛頤。

“此行幸不辱命,臣與惟氏歃血為盟,得其承諾至遲於夏秋之交出八萬精騎入並州,另帶回了拓跋什翼健,暫時安置在館驛當中……”

諸葛頤向楊彥彙報了經過,並奉上由拓跋紇那呈獻的降表,以及貢品清單。

“嗯~~”

楊彥略微一看,便點點頭道:“諸葛公辛苦了,能誘得拓跋部八萬精騎入並州,若此戰功成,諸葛公居功甚偉。”

“不敢,不敢!”

諸葛頤連聲謙讓:“若非大王以赫赫軍威鎮服胡虜,臣此行哪得如此順暢,真要論功,臣也隻是跑跑腿,動動嘴皮子之功罷了。”

楊彥嗬嗬笑著擺了擺手:“諸葛公莫要謙虛,前尚書左仆李公因家中變故辭官,此職空缺,諸葛公可替之,孤放你回家休養數日,待得敕命下達,便往尚書台赴任罷。”

“哦?”

諸葛頤大喜,連忙施禮:”臣多謝大王!”

尚書左仆射雖是尚書台的輔官,秩僅六百石,頭頂上還有個尚書令,但尚書令往往把握機要,主要的事情還是由左右仆射來做,正如荀崧也擔任過尚書左仆射。

從表麵上看,諸葛頤由秩千石的謁者仆射降為秩六百石的尚書左仆射,是降職了,可這個降職,他願意,尚書左右仆是典型的位卑職尊,凡列此職者多參與機要,也意味著進入了明國的權力核心,沒人會因為他的品秩低而輕視他。

“諸葛公不必多禮。”

楊彥再次擺了擺手。

任諸葛頤為尚書左仆,他也是經過了深思熟慮,首先是往尚書台摻沙子,目前尚書台掌握在崔訪手裏,作為最早跟隨楊彥的士人,又有崔玲作為倚仗,如果不出大的差錯,基本上在這個位置是幹一輩子了,雖楊彥對崔訪本人沒有成見,還欣賞其人的老成持重,但一個人在一個職務上幹一輩子,哪怕他自己沒有心思,下麵人也會幫他經營出一個水潑不進的鐵桶江山,必須要摻沙子。

其次是諸葛頤本身沒有太大的才能,有的時候,下屬不是說越有才越好,才大者往往難製,且才華橫溢者多自負,一旦推行的政策出了差池,後果會更加嚴重,如曆史上著名的幾次變法,都是因執政者不體察下情,僅憑個人喜好強製推行,終以失敗告終。

實際上楊彥作為現代人,有著超越時代的見識與知識,要說天才橫溢,誰能比得上他?因此對於他來說,願意勤懇幹事的人,要比才華卓著者更加好用。

畢竟時人是在摸索道路,而他已經有了現成道路,在大的方向上不存在問題,他更加看重的是執行能力,而不是決策能力。

相對而言,中下才能者往往幹事更加勤懇,不過楊彥也不是一昧的排斥大才,總之,各層次的人才各有各的用處,關鍵是看執政者怎麼用。

最後是做給江東士人看,讓他們看看清楚,自己連諸葛頤這種人都能重用,表現出虛位納賢的姿態,事實上,明庭包括三分九卿在內,很多官職一直空缺,就是留給江東士人的。

楊彥並不排斥江東士人,你排斥他,他會自動抱團取暖,形成一個排外的小圈子,顧陸朱張是怎麼來的?不就是晉滅吳之後,吳國士人受歧視的地域性產物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