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隨著諸葛頤的訴說,眾人一臉呆滯,這就投敵叛變了?
難怪明王會把他放回來呢。
王彬和羊鑒又多交換了個了解的眼神。
諸葛家向來有狡免三窟的傳統,如諸葛亮仕劉備,諸葛謹仕孫吳,諸葛誕仕曹魏,而今諸葛恢仕晉,諸葛頤去仕了明國,這難免不讓人往那方麵想。
在錯愕之後,王彬哈哈一笑:“道回兄平安就好,阿龍兄得知道回兄回來,喜不自禁,奈何身體微恙,特讓我前來迎道回兄過府一敘,請!”
在外人眼裏,諸葛氏、羊氏與琅琊王氏是一體,王導有請,倒不突兀,剛好諸葛頤也想見見王導,於是拱手道:“那就有勞了。”
一行人登上車馬,向城內駛去。
……
王導年至五旬,但性情溫和,崇尚中庸,這幾年來,又近乎於投閑置散,索性修心養性,外貌竟如四十許人,一襲白衫,目光明亮,簡簡單單的站門外等候。
“哈哈,諸葛道回,來來來,快過來!”
見著車馬陸續停靠於道旁,諸葛頤從車裏鑽出之時,王導立刻高興的揮手喚道。
“見過阿龍兄!”
諸葛頤快步上前,深施一禮。
“不須如此,不須如此!”
王導替住諸葛頤,細細打量了一番,才笑道:“昔日小兒竟一飛衝天,著實出乎我等意料,道回先進來,給我好好講講明王其人其事。”
“正當如此!”
諸葛頤隨著王導向裏走。
琅琊王氏的府宅占地極大,一片片的園區,居住著一位位的核心族人,王導領著眾人緩步行走,向諸葛恢三子隨口介紹著沿途景致,三人聚精會神的傾聽著,目中隱現羨慕。
不知不覺中,已是過了幾處回廊,一座花拱門出現,上書金梁園三字。
金梁園位於王宅後部,占地宏廣,由淮水至青溪,皆為此園範圍,園內鬆柏遍植,綠竹成林,雜以各色果樹,亭台樓宇隱於其間,簷下四顧,景致各不相同,天生清雅妙趣,美不勝收,而站於園中眺望,可見白鷺洲,二水中分,洲上遍植柳樹,風景如畫,時而有白鷺盤旋飛過,當真是人間仙境。
“諸位請隨意落坐!”
王導早已命人在園內擺上幾案,這時笑著伸手。
身周綠樹成蔭,鮮花綻放,仿佛洗去了紅塵濁氣,心胸無比開闊。
眾人紛紛落坐,當然了,明麵上還是由王導居主位。
待嬌俏可人的小婢女奉上清茶之後,王導問起了明國見聞,畢竟由諸葛頤這親曆者道出,與由各路情報分析而來的結論相比,深度與視角又不同。
“說來慚愧啊,老夫自被明王俘獲,心中悲苦,終日飲酒尋醉,後明王憐之,欲送我回建康,老夫自覺無顏再見江江東舊人,遂未允,及至明國建立,才心有觸動,再到明軍收取宛洛,南下荊襄,屯兵於長安五十裏之外,方才警醒,或許這天下真的要變了……”
諸葛頤也不隱瞞,從自己的心路曆程說起,以及明國的各種現狀,甚至還包括郗鑒在背後對楊彥的詆毀,也是一一道出。
郗鑒對楊彥一直是不滿的,他當年聚眾數萬,一心過江,被楊彥算計,接連大敗,更是差點病死,最後竟生俘回了郯城,要說沒點怨氣是不可能的。
楊彥也不管他,郗鑒這種人成不了大事,任他罵,還能給人留下寬厚的美名。
席中諸人均是用心傾聽著,從諸葛頤口中道出的明國,更加符合士人的視角。
這一講,就是大半個時辰,諸葛頤有如話癆附身,事無巨細,喋喋不休,各種掏心窩話一古腦兒的掏了出來,光是茶水就喝了好幾盅,直到婢女奉上了桃子、李杏等時令鮮果,才以一聲歎息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