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陶侃立場(2 / 2)

“也罷!”

陶侃頹然道:“為父明白了,不過……暫不宜與丞相衝突,還須小心周旋為上。”

“諾!”

陶瞻拱手應下。

……

京中傳言愈演愈烈,都在說王敦願奉還正朔,歸鎮武昌,鄭阿春也表示了強烈的關注,各路朝臣紛紛拜訪陶侃,欲探明陶侃意圖,陶侃卻稱病不見。

直至卞壼忍無可忍,直接衝入了陶侃府中。

“卞公,卞公!”

“郎主真有疾啊,要不卞公稍作等待,容仆再為稟報,如何?”

仆役紛紛勸說,不敢強攔,畢竟卞壼也是身有正氣的人物,鬼邪莫辟,具備開道特效。

“哼!”

卞壼冷哼一聲,越走越快,眼見就接近了陶侃稱病靜養的小院。

“罷了,罷了,都退下!”

這時,陶侃一襲青衣,出現於院門,負手而立。

卞壼看去,隻覺陶侃除稍瘦了點,精神飽滿,腰背筆挺,身上剽悍之氣散發,哪有半點病重的樣子。

“士行,你稱病不見,究是何意?”

卞壼毫不客氣,厲聲喝問。

陶侃捋須笑道:“望之勿惱,還請屋裏坐!”

“哼,老夫倒要看看你這老兒有何說辭!”

卞壼又哼一聲,拂袖而入。

陶侃一向有節儉的美名,屋裏的擺設也較為簡陋,卞壼不禁暗暗點了點頭,與陶侃分賓主落坐,待仆役奉上清茶之後,便迫不急待的問道:“武昌郡公隱有奉今上為正朔之意,朝中公聊紛紛稱善,唯獨士行於此時避而不語,士行意欲何為?”

陶侃也不惱怒,擺擺手道:“王逆行廢立之時,是何等張狂,今見形勢不妙,伏低做小,此等無義之輩豈能共事?莫非太後與諸公就不怕與虎謀皮?更何況權臣妄行廢立,卻不罪責,反與賊為伍,莫非望之枉讀了聖賢書?”

“這……”

卞壼一時語塞,他突然意識到,陶侃早已有所準備,當下沉心靜氣,略一思索,便道:“士行所言甚是,但事急亦須從權,今楊彥之叛晉自立,據中原,扼荊襄,隨時可渡江南來,值此危難時刻,理當放下芥蒂,共禦外侮方是正理,至於事後如何,那是咱們家裏的事,屆時再作商討亦不為遲。“

陶侃幽幽問道:”請問這是望之心意,還是太後之意?“

卞壼沉吟道:”朝庭上下,皆有此意。“

陶侃又問道:”琅琊王氏何意?“

卞壼道:”大司徒閉門不出,修身養性,倒是處明(王舒),世儒(王彬)上下奔走,力勸太後納武昌郡公還朝。“

”哼!“

陶侃冷冷一笑:”果不其然,王門坐不住了,欲奉還王逆,重染朝政。“

”哎呀!“

卞壼急道:”士行,都火燒眉毛了,你還斤斤計較作甚,你且放心,將來朝堂之上,必有你陶氏一席之地。“

陶侃擺擺手道:”我陶士行什麼出身自己有數,想老子一條奚狗,何德何能,敢與高門大族並稱?“

卞壼現出了尷尬之色,高門大族背地裏稱呼陶侃奚狗,而天底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陶侃哪能沒數?被人呼之為犬,誰的心裏能舒服?

“哎~~”

好一會兒,卞壼站了起來,重重歎了口氣,深施一禮:“卞某代諸公向士行賠罪,並會警告諸公,注意言辭,還請士行大人大量,揭過此事。“

”好!“

陶侃大馬金刀的坐下,道了聲好:”看在望之的麵子,老夫不再計較。”

“那……”

卞壼滿懷期待的看了過去。

陶侃道:“這天下,畢竟是元帝的天下,元帝雖宮車晏駕,卻已留下統胤,隻要那王逆往潯陽迎回舊主,奉迎為帝,老夫可既往不究,與之攜手共抗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