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兵臨宛城(2 / 2)

劉朗帶著彭天護探出身形,向下拱手道:“本將劉朗,奉我主之命鎮守宛城,若是明王意欲勸降,休要多言,放馬來戰便是!“

”呃?“

楊彥打量向劉朗,眼神中隱含不解,如此如死如歸之人倒是少見。

荀虎代為冷哼一聲:“執迷不悟,大王親領主力前來,你宛城守軍才多少?莫非你以為憑此區區兵力便能守住城池?”

劉朗神色不變道:“我等家室皆在長安,實不敢降,明王若有本事破城,唯死耳!”

“走罷!”

楊彥揮了揮手:“此人以劉曜援軍為恃,不必再勸。”

眾將又隨著楊彥往回奔走。

城頭上,看著那漫山遍野的明軍士卒,彭天護轉頭道:“明軍欲攻城,必往上遊填鴨水,以斷護城河水源,不知將軍可有法子阻攔?”

“這……”

劉朗現出了為難之色。

這其實是明擺著,不填護城河,沒法攻城,可他實在是派不出軍啊,宛城的主力,幾乎折損在了劉胤手上,留給他的兵力不足萬人,恐怕明軍就巴不得他派軍出城呢。

好一會兒,劉朗搖搖頭道:“填河非指日可待,主上不日將來,隻須堅守數日,便可阻楊彥之於宛城之下。”

說著,便轉頭喝道:“傳令城內各家,若有誰私自派人出城,誅滿門,再替本將捎個口信,此戰過後,但凡出人出力者,本將必報與主上請封!”

“諾!”

幾名傳令兵快步而去。

天色愈發昏暗,楊彥也回了營,召來眾將,沉吟道:”若孤所料不差,至遲昨日,劉永明(劉曜表字)已率軍離開澠池,日行八十裏,十日必至,倘若以輕騎來援,四五日即可,因此我軍三日之內,必須攻破宛城,否則必陷入腹背受敵的窘境,來,大家過來看。“

眾將一起圍上了地圖。

宛城位於南陽盆地的偏北地帶,而南陽盆地處於沔水上遊、淮水源頭,北有秦嶺、伏牛山,西有大巴山、武當山,東有桐柏山、大別山,三麵環山,是天然的形勝之都,由宛城到襄陽,一路坦途,輕騎一日一夜可至。

於藥向楊彥拱手道:“大王,欲破宛城,必填護城河,欲填護城河,必先斷水源,宛城護城河的水源來自於鴨水,而鴨水是沔水支流白水上遊,河麵寬闊至數裏,但河灘較淺,如今初夏時節,夏水尚未生出,水流淺緩,正是填河的最佳時機,末將白天已尋得一處,位於宛城以北二十裏……“

於藥侃侃而談,分明是花了一番工夫。

“嗯~~”

楊彥點點頭道:“今晚先休息,明日一早,開始填河!”

當晚,全軍駐紮下來,次日一早,便以降卒為主力,摻雜部分步卒往上遊填河,所謂填,不是全填,而是如現代築壩那樣,留一道豁口,使得河水有處渲瀉。

同時利用這時間,工匠緊急趕工,製造衝車,雲梯等攻城器械,以及挖土填裝沙包,全軍一片忙碌,甚至部分軍卒還在城下搞軍事演習,他要憑借明軍的威勢,震懾城頭守軍!

這一手其實挺有效的,城下沙塵滾滾,喊殺震天,隊隊騎兵來回穿梭,互相衝殺劈砍,步兵則演練軍陣,各兵種配合純熟,如臂使指。

透過望遠鏡能看的清清楚楚,守軍的神色都多多少少帶上了些懼意,本來守軍以為劉胤是意外失手,心裏不服氣,但看了演習才知道,劉胤敗的不冤,明軍確非浪得虛名。

到了夜晚,楊彥則令大嗓門的軍士手持話筒去城下喊話,宣傳一係列的政策,如平民按占田製授田,流民不返鄉,就地安置,廢除世軍製、以錢代役政策,不強發徭役,還有民族政策,對羌氐一視同仁,以此動搖城內的軍心民心。

漢沔一帶的流民多是來自於關中秦雍,成份複雜,不象中原淮北以晉人為主,而當地的流民主力是羌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