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亂矛飛舞,對麵聲聲慘呼發出,一具具屍體痛苦的倒地,地麵的塵土與噴湧而出的鮮血發生反應,凝成了一片片暗紅色的硬塊。
其實陳川軍中也有人想擲出長矛,可長矛是他們的唯一武器,投出去連刀劍都沒有,赤手空拳與敵撕殺,這不是找死還是什麼?
如鴛鴦陣這類的多層次攻防體係,別說蔡豹吃驚,所有人都不理解,乍一見到這種戰法,竟有些發愣。
“上,上!不許退!”
督戰的陳川部曲急聲大呼,對於遠程投擲武器,要麼閃避,要麼不懼傷亡的靠貼上前,很明顯,東海軍隻有盾牌手持有梭鏢,投出去就沒了,這個奇怪的陣形也隻有數百人,衝上去近身肉搏未必不能圍而殲之。
數十支鴛鴦陣如數十條長蛇衝殺過去,傾刻間便戰作一團,東海軍衝在最前的盾牌手不閃不避,當有長矛刺來之時,立刻被身後伸出的帶有分杈的毛竹杆子死死抵住,寸步難進。
原來,盾牌手後麵緊跟著狼筅兵,他們的作用是抵住敵人。
長矛被毛竹杆子勾住,位於狼筅兵後方的長矛手瞅住機會,從縫隙中前刺,每一個鴛鴦陣配四名長矛兵,也是攻擊主力。
前刺的動作每天都練習,用又狠又準來形容都未必能描述其威,就看到銀光連閃,每一道銀幾乎都帶出了一個碩大的血洞。
由於兩軍互相糾纏,有些機敏的人想從兩邊包抄,但鴛鴦陣最後是兩名馬刀手,他們的任務僅為防止敵方迂回,從側翼保護長矛手。
總之,十一個人互相配合,互相掩護,構成了一個完美的殺陣,當真是所向披糜。
蔡豹生怕自己老眼昏花,狠揉了陣眼睛,其實就連親衛都心裏震駭難平,他們是見過鴛鴦陣操演的,但操演歸操演,實戰是實戰,鴛鴦陣在實戰中的威力確實讓人咋舌。
而陳川軍本沒什麼組織,又不明鴛鴦陣的奧妙,結果是磕著就死,碰著便亡。
戰到此時,雙方已犬牙交錯,兩邊的弓弩手也不敢輕易放箭,隻有個別對自己箭法有信心的瞄準點射,也是以相互射殺對方的弓弩手為主。
兩道車陣之間,逼仄狹小,堆積的屍體越來越多,粘稠的鮮血也讓地麵愈發膩滑,十一人的大陣漸漸難以施展,於是後陣又一通鼓響,隊長身後的兩列縱隊各自分開,以五人為單位布陣,狼筅兵上前,與盾牌手並列,形成第一道防線,兩名長槍手跟隨而上,馬刀手墊後,獨立作戰。
其實鴛鴦陣是戚繼光改編自被譽為嘉靖三大家之一的唐順之,並非原創,但變種小陣則是戚繼光的獨創,主要用於狹窄地區的巷戰。
畢竟五個人比十一個人靈活,雖然陳川軍長矛連刺,麵對小陣,卻既不能攻,也不能守,隻要被狼筅掛住,頃刻之間身上就會多出個碩大窟窿。
陳川的部曲們連聲呼喝,驅趕著一隊隊的先登攻上去,除了相繼倒斃身亡,實在沒有太多的收獲。
見著這場麵,蔡豹熱血沸騰,一張老臉都漲的通紅,他注意到了一個難以置信的事實,東海軍的傷亡低的出乎意料,其中的相當部分還是不小心絆倒滑倒,未能及時爬起來才命喪敵手。
也難怪,蔡豹不是穿越人士,對鴛鴦陣的了解不如楊彥,《明史》曾記載過戚繼光使鴛鴦陣與倭寇作戰,兩軍人數相當,滅殺倭寇數百人,而戚家軍僅有一人受了輕傷!
這在以肉搏戰為主的古代確實很難讓人相信,值得注意的是,當時倭寇的戰鬥力不但不弱於明軍精銳,甚至還略有過之。
蔡豹又不禁偷偷打量向了楊彥!
戰鬥依舊在持續,從外麵看,源源不絕的士卒從豁口湧入車陣,喊殺震天,還有小部分趁人不備哄搶糧食,怎麼看都是一副車陣汲汲可危的樣子。
遠隔著數裏,有幾騎相互低語了幾句,拍馬向著菟裘城的方向疾馳。
而大陣的另一邊,也有數騎馳向了更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