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之大的車體,又該如何轉彎?”
“天子專乘的輅車或輦車都沒有如此之大,會否逾製?“
士人們見著這麼大的車,也是議論紛紛。
一名工匠又施一禮:”郎主,轉向車軸已成功研製,可以很靈活的轉向,並在車體與車架的空隙處墊了合計十六根彈簧,顛簸大為減輕,奴鬥膽,請郎主上車一試。“
”嗯~~“
楊彥點了點頭,向崔訪問道:”崔公可願同乘?“
“將軍客氣了。”
崔訪也很有興趣,欣然應下。
於是楊彥帶著蕭巧娘,崔訪帶著阿玲上了車。
車廂裏未作修飾,前後兩排胡床,四人分別坐下。
很多人有一種自唐以前,中國人執著於跪坐的印象,其實不是的,就以乘車為例,先秦車戰時,車內三人全部采站姿毫無疑問,但民間乘車,路途稍遠顯然不可能一直站著,有一種可以躺的溫車,而溫車不是什麼人都能乘,必須要公卿列候士大夫以上才有資格。
那麼,就隻剩跪坐和垂足坐兩種方式,從人性的角度來看,在顛簸的車上跪著,下麵墊的再厚都沒用,因為普長時期膝蓋呼怕消,但僅靠膝蓋著力,身體難以平衡,隻能垂足坐。
這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為證,圖中有一副漢成帝與班婕妤分乘兩車的畫麵,雖然人物下半身被車輿遮住,難以辯認坐姿,不過露出車輿的上半身部位很多,從跪坐相對垂足坐較矮可以推測,古代乘車使用垂足坐。
崔訪和阿玲很自然的坐在了胡床上,背靠車壁,其中阿玲還警惕的瞥了眼楊彥,把裙子往下拽了拽,兩腿夾的緊緊的。
楊彥簡直是無語了,難道自己義拒二美的事跡還沒傳開嗎?
巧娘也是撲哧一笑。
“郎主,請坐穩!”
這時,隨著車匠的一聲提醒,馬車緩緩開動,在雪地上靈活的左轉右拐,並漸漸加速。
“怎會如此?”
“如此之大的車,怎能輕易拐彎?”
頓時,外麵驚呼連連。
崔訪祖孫也是滿臉訝異,作為最直接的乘車者,不能說一點顛簸沒有,卻很明顯,以數倍於牛車的速度行駛,顛簸卻不如牛車,而這並非不能解決,隻需要車內再墊以錦被或軟墊,還能進一步減少顛簸。
崔玲不由借著秀發的遮掩,偷偷打量著楊彥,她是正宗士家女郎,清河崔氏的嫡女,論起身份,不會比荀灌低,是見過世麵的,隻是無論如何,她也想象不出世上會有楊彥這種人,五花八門的發明創造不談了,還在音律、文學、經學、以及治政軍事上都有著深刻的造詣,好似無所不能。
突然她又有些羨慕起了蕭巧娘,因為蕭巧娘可以跟在楊彥身邊,隨時聆聽教海。
由於下雪,車並沒跑多遠,兜了幾圈就停了下來,士人們紛紛上前觀看,楊彥也滿意的叫親衛給工匠記了功,就又問道:“可有法子把車軸封閉起來,從外麵看不到車軸的結構,要求一旦拆解,就會破壞車軸,無法複原。”
“這……”
工匠們麵麵相覷,商量了片刻,其中一個小心翼翼道:“郎主,可在車軸的關鍵部位蒙一層鐵皮,再以鐵汁澆死,要想拆解的話,隻能強行破壞,可這必會損壞結構,若是車軸壞了,沒法修理啊。”
“修什麼修,不修,壞了直接換!”
楊彥大手一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