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按王彭之所說,狼狽逃回的根本原因在於楊彥軍事能力低下,有兵不會用,恐怕現在已經被徐龕擊敗了……
等等!
王邃突然想到一個問題,連忙問道:“於破釜塘之時,楊彥之大破閻平,殺人並眾,掠其家產,幹淨利落,他既領千騎往援,怎麼說也該與徐龕戰個難分難解,再有蔡豹銳卒輔助,破去徐龕並非不可能,又怎會如此不堪?“
羊卉不屑道:”世叔高看了此子,破釜塘有萬頃蘆葦可供焚燒,而蘭陵郊外的荒山野嶺有何可燒?真刀實槍他哪是徐龕的對手?“
蔡係也道:”世侄觀楊彥之,頗為狡黠,故才有焚燒蘆葦之急智,但僅此而已,此子終究出身不佳,欠了家教,本是胥吏之才,遇上大事不明理,不知義,難免會出偏差,因此不敵徐龕倒不足為奇。“
”嗯~~“
王邃捋須點了點頭。
他本對楊彥於前後兩戰的差別之大有些微懷疑,但是羊卉和蔡係這麼一說,又讓他釋然了,畢竟從哪方麵來講,楊彥都沒有引徐龕前來的動機和條件,他更不可能猜到,沈勁之死就是楊彥布的一個局。
許久,王邃歎道:”目前蔡將軍生死不明,楊彥之勝敗與否難以揣測,沈勁的屍骸多半也無法尋到,沈充怎肯幹休?這都辦的什麼事啊,你等先下去罷,待有了確切消息再回建康。“
“諾!”
幾人訕訕著退下。
……
楊彥經過一個下午的忙碌,總算是暫時安置了降卒,這倒不是他有誌於學朱洪武做個勞碌天子,而是軍隊一定要把握在自己手上,事關整編更是要親力親為,反倒是政事可以放手交給下麵去做,隻要定好規矩,劃下紅線,慢慢地培養掣肘力量,並不會出大的問題。
曆史早已證明,真正的廉吏即便有,也多半是沽名釣譽之輩,畢竟人都有私心,不為自己,也要為家族和親朋好友牟利,否則就是孤家寡人。
正如他大力提撥寒門,但是誰能保證,今日的寒門得了勢,就不會是下一批士族呢?
王朝周期律是無解的,再好的體製也擋不住人心的險惡,總有空子可鑽,最終體製爛掉,社會秩序轟然垮塌,楊彥也不會去設計過於先進的體製,適合這個時代的就是最好的。
實際上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莊園經濟的普遍存在,民眾在人身上沒有太多的自由,協作意識較強,特別適合搞大集體,大經濟,與大國企,引導的好,就不必再走唐宋元明清那種小農經濟的老路了,畢竟小農經濟抗風險能力差,最終的走向仍是兼並。
當然了,小農經濟的優點是管理成本低下,或者說幾乎不需要管理,而集體經濟的缺點恰恰相反,管理成本高昂,需要調動整個社會的資源,破除商貿流通的壁壘,實現經濟的內循環,這放在當時而言,還是有諸多難題需要解決。
不過楊彥總要試一試,也不會給農民分田分地,他所要著手的,就是利用身為穿越者的優勢,把蛋糕做大,裁抑豪強,打擊士人的無恥嘴臉,在一定程度上保證社會公平,給寒門庶子一個出人頭地的機會。
“郎君,回來啦!”
正當楊彥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來激勵自己的時候,已於不知不覺中,回到了小院,第一眼就見到了蕭巧娘那盈盈笑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