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立”字當頭,“取”字為先,肩負起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曆史責任(1 / 3)

“立”字當頭,“取”字為先,肩負起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曆史責任

文化發展與改革創新

作者:徐耀新

摘要:中華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源頭活水。當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對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提出了新的時代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一係列重要論述,充分體現了我們黨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充分彰顯了我們黨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新認識新境界,也賦予了文化部門新的曆史使命。麵對新的形勢和任務,江蘇各級文化部門需要切實增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感責任感,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任務,以“挖掘闡發、保護弘揚、傳播推廣、融合發展”為工作方針,以“取其精華”為第一要務,積極探索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方法和路徑,建立健全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係,不斷提升江蘇文化的軟實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要關注以下五個方麵,一是加強研究闡發,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提供活水源泉;二是加強遺產保護,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夯實資源基礎;三是加強創造轉化,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豐富文化載體;四是加強宣傳普及,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營造濃厚氛圍;五是加強製度建設,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建立機製保障。

關鍵詞:當代中國;文化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夢;民族複興;文化傳承;文化創新

中圖分類號:J0文獻標識碼:A

中華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中華文化發表了一係列重要論述,站在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戰略高度,以開闊的曆史視野、寬廣的世界眼光,係統闡述了中華文化“根”與“魂”的地位和價值,科學回答了中華文化與民族複興、中華文化與社會主義的關係,充分體現了我們黨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充分表明了我們黨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弘揚者,又是中國先進文化的倡導者和發展者的鮮明立場,充分彰顯了我們黨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新認識新境界。

一、中華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

核心價值觀的源頭活水

“欲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有其獨特的價值體係。有學者認為,中華文化是一個多元共生的文化係統,其基本特質是多元、包容和連續。有學者從中華文化的獨特性和實踐性提出,中華文化在社會模式上建立了“禮儀之道”,在人格模式上建立了“君子之道”,在行為模式上建立了“中庸之道”。有學者把中華文化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中華典籍中傳承下來的文化,如諸子百家的典籍;另一類是中國人口口相傳或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影響下流傳下來的,以習俗為主要特點的文化傳統。具體結合到文化工作來看,中華文化按照表現形態,可分為物質和非物質兩類;按照內容可分為四部分:一是思想內核,也就是為人之德、處世之道、價值追求、審美取向等。這是最核心的。二是經史子集等各種典籍。三是文學、音樂、舞蹈、戲劇、繪畫、書法、建築等廣義的藝術。四是民族民間文化,即反映人們生產生活方式的習俗、禮儀、傳統工藝等。總之,中華文化是多元一體、形式多樣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今天,我們提倡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從中汲取豐富營養,否則就不會有生命力和影響力。”“如果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於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中央《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強調,要充分發揮優秀傳統文化怡情養誌、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的“三個倡導”,即國家層麵倡導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層麵倡導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個人層麵倡導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都直接或間接地繼承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都能在中華傳統文化中找到與其相通的思想論述。譬如:儒家所說的“民惟邦本”,“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仁、義、禮、智、信”,“協和萬邦”等思想,道家所說的“道法自然”,“法天貴真”,“遵道而行,澤萬物將自賓”,“輕諾必寡信”等思想,佛教所說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知恩重義”、“除妄去執”、“寬容博大”等思想。這些思想和其他像法家、墨家、兵家等諸子百家的思想一起在中華民族漫長的曆史長河中起到了教化民眾、激勵民心、凝聚民族的重要作用,也慢慢積澱成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思想淵源。就拿佛教來說,中國佛教協會原會長趙樸初說:“佛教的諸行無常、諸法無我的世界觀,緣起性空、如實觀照的認識論,無我利他、普度眾生的人生觀,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道德觀,三學並重、止觀雙修的修養方法,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奉獻精神……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在當今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特別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之中,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特殊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