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1 / 1)

古語雲“三世長者知服食”,俗話也說“三輩子做官,學會吃喝穿”。我出生於平民家庭,及長上學、教書和在機關當幹部,一直過著清淡的生活,很少見過和吃過什麼珍饈美味。依照常理,我沒有資格談吃論喝。可說來奇巧,千想萬想沒想到我這個學中文的人,後半生竟陰差陽錯地鑽到飲食文化圈裏來,同“吃”結下了永遠化解不開的濃濃情愫。其實,我被調動到吃的研究圈中來,原想是“暫棲身的”,盡管是“無奈才來的”,但也是“由衷熱愛的”,更是早就“熟悉的”。何況,躬逢盛世,佳肴美酒當前,不吃不喝有礙人生,有違天理。可以毫不隱諱地講,從此,我就變成一個“無處不吃處處吃”的老饕。

不知是緣分,還是我嘴大吃八方,在吃的“使命”驅使下,我吃了西安吃陝西,吃了陝西吃全國,除西藏我未去外,其他30個省、市、區代表性的吃我都吃了。尤為難得的是最近三十多年來,又因出訪或被邀參加吃的學術研討會及美食節,還吃到香港、台灣、泰國、新加坡和日本等地,無論是法、俄、意大利菜,還是日本、韓國料理和土耳其風味,我都從不放過去吃。雖不敢說吃遍天下,可也把世界上所謂“三大流派”的吃都吃過一些,也多少吃出些名堂。如果說我在吃中吃出了自己的個性,那麼,我吃的感悟已不僅是好吃或不好吃的新發現,而是有了認識吃的全新視角和思維。尤其使我驚羨的是,中國不同地域和民族的吃,可謂東西迥異、南北殊同,又千變萬化、大異其趣。徜徉於華夏飲食的浩瀚之海,菜肴膳饌無不呈現著多彩多姿的風情,烹製食用也無不展示出變化多端的風趣,流派風格亦無不彰顯著意境獨特的風韻。

是書依飲食風尚內在規律,分為肴饌風情、食用風趣、流派風韻三個部分。其中有些文章是早年散見於國內外報刊談吃的隨筆,另一些則是近來撰寫的小品。隻是由於我的吃同大千世界相比是十分有限的,難以反映神州不同食尚的全貌,隻能算作雪泥鴻爪了。倘若這些吃的感受對人還有一點啟示,並能引起飲食文化和民俗界對這個領域研究的興趣和重視,進而撰寫出功深力到的佳作,實為我衷心的期盼。

王子輝

2008年4月28日於西安金橋花園五味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