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蛙水關係”須警惕(1 / 1)

“蛙水關係”須警惕

隨筆雜談

作者:劉建明

當前,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開展。隨著活動的深入,許多領導幹部邁開雙腿,走出機關,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了解社情民意,傾聽群眾呼聲,有效地解決了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社會關注度高的老大難問題,深受群眾好評。然而,有的群眾卻擔心活動結束後,一些尚未解決的問題會不會又無人過問,久拖不決?

細想一下,群眾的“擔心”並非毫無道理,實際上是源於少數部門和領導幹部的表現:對待群眾若即若離,把與群眾的關係處理為“蛙水關係”——平時棲息在岸邊,需要時跳進水裏,不需要時就跳出來。開展活動時一陣風地視群眾為親人,為群眾排憂解難,“風”過去了就對群眾的需求漠然視之,置之不理。顯然,這種處理與群眾關係的方式實不足取,是很難真正了解人民群眾的生活條件、生存狀態,很難真正感受群眾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的,隻會敗壞黨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嚴重損害黨群幹群關係,尤其值得警惕和深思。

眾所周知,過去人們常把黨員幹部與人民群眾的關係形象地比作“魚水關係”,正是因為各級領導幹部能自覺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保持親密的“魚水關係”,所以我們黨和國家才能由弱到強,從勝利走向勝利,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試想一下,如果遠離了人民群眾,把黨群關係處理為“蛙水關係”,黨就會失去生存的根基乃至消亡,國家興盛、事業發展就會失去最根本的依靠。有鑒於此,作為黨員領導幹部,無論何時,都要始終根植於人民群眾之中,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維護好黨群“魚水關係”。

那麼,怎樣才能讓少數領導幹部自覺擯棄“蛙水關係”,時刻不忘“魚水關係”呢?筆者認為,一是要強化思想教育,加大對黨員領導幹部黨的群眾觀點的教育力度,引導廣大黨員領導幹部進一步牢固樹立宗旨意識,強化群眾觀念,站穩群眾立場,凡事想著群眾,一心為了群眾,切實做到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行動上深入群眾,工作上依靠群眾,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二是要注重群眾評判,加大群眾公認度在考核評價領導幹部中的分量。個別黨員領導幹部之所以與群眾聯係不緊密,是因為在他們看來,自己的升遷去留與群眾關係不大,群眾的評價無關緊要,因此,要將群眾評判擺在重要位置,把群眾滿意作為評價工作成效和選拔任用幹部的重要依據,真正讓群眾成為關乎“魚兒”生命的“水”。三是要突出製度建設,構建“魚水關係”的長效機製,防止“蛙水關係”抬頭。相關部門要建立健全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服務基層群眾等相關機製,促使黨員領導幹部主動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沉到基層,關心群眾疾苦,關注群眾需求,多謀民生之利,常解百姓之憂,始終同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心甘情願把自己當成群眾水裏的“魚”,而不是浮於水麵的“蛙”,這樣才能徹底擺脫“蛙水關係”,切實把密切聯係群眾的優良傳統與作風進一步發揚光大,最終贏得群眾的真心擁護和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