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鄭敬以為美好的日子會繼續下去,但是第二天一個新的情況出現了,有四家戲班也學著鄭敬也搞來了音箱設備,雖然唱戲收集聲音有點不方便,但是比起一開始全憑嗓子要好的多。
這樣一來這四家的人數也開始增加,不過還好鄭敬這邊的人沒有減少多少,但是鄭敬怕的是其他戲班也有樣學樣,到時候大家都有了音箱那麼競爭有要全憑本事了。
果然事情跟鄭敬想像的一樣糟糕,其他戲班下午都有人開始安裝設備,競爭開始變得激烈起來,好在鄭敬占了一個先機,這個先發優勢使得大家對於相聲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
所以第二天鄭敬的人數隻減少了三分之一,這樣一來各個戲班都搞來了高科技設備,使得能聽到戲的人增加了,這樣一來也有更多的人願意到這邊來看看。
所以第二天人數流失之後鄭敬已然掙到了二百多元,雖然沒有第一天那麼多,但是鄭敬也很知足了,至少鄭敬現在還是聽眾最多的一個戲班。
鄭敬的努力沒有白費,不少聽眾在聽了兩天之後漸漸的喜歡上了這個新的藝術形式,第三天一早鄭敬這邊的台下沒有開場也坐了一千多觀眾,這個就和其他戲班沒有區別了。
鄭敬也不是非要和這些戲班打擂台,但是這種比較又是必須的,大家都在表演誰能吸引到的觀眾多那麼就證明誰的藝術更讓大家喜歡。
所以鄭敬即使明知道自己和這些名戲班名角還是有很大的差距,自己也沒有人家在京城那麼大的號召力,所以鄭敬不是想要壓他們一頭,隻是想證明他的相聲小品並不去其他人的差。
三天的表演之後新段子上的速度就慢了,重複的內容變得多了起來,畢竟就這三十多個段子,除了準備每天推出兩個新的之外,其他的段子基本上都是換人在講,所以鄭敬擔心第四天會流失觀眾。
事實證明鄭敬的擔心是多餘的,好的節目大家是不介意多聽兩遍的,再加上雖然每天都有幾千人聽,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是閑的沒事幹天天來聽的,所以很多人聽過,但是更多的人是沒有聽過的。
第五天鄭敬的戲班觀眾人數依舊維持在前兩位,鄭敬通過自己的努力也贏得了大家的尊重,其他幾個戲班的班主都來找鄭敬聊天約等演出結束一起吃飯等等。
鄭敬也借此機會認識了幾個聽說很有名的角色,不過鄭敬對戲曲類的東西真的不是很感冒,京城還是那個京城,京劇還是出現了,雖然和鄭敬知道的曆史上的有出入,但是無論是那個京劇鄭敬都聽不出裏麵的味道。
不過大家對於鄭敬的新藝術形式倒是很好奇,其他戲班的人要是閑了也會來鄭敬這邊聽兩場,聽完也是哈哈大笑,至於鉤心鬥角仗勢欺人什麼的鄭敬又沒有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