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米泔樣便
糞便呈淘米水樣、量大,見於重症霍亂和副霍亂患者。
(8)白陶土樣便
糞便呈黃白陶土狀,係因糞便中的糞膽素減少或缺乏引起,見於各種阻塞性黃膽或鋇餐造影術後。
(9)細條狀便
排出細條狀或扁條狀便,多見於直腸癌或腸道狹窄。
(10)乳凝塊便
乳兒的糞便中有黃白色乳凝塊,常見於嬰兒消化不良、嬰兒腹瀉。
(11)硬結便
糞便呈堅硬圓球或羊糞狀,常因習慣性便秘,糞便在結腸內停留過久,水分過度吸收所致,多見於老年人和產後無力排便者。
3.氣味
正常糞便中因含蛋白質的分解產物,如吲哚、糞臭素、硫醇、硫化氫而有臭味,肉食者味重,素食者味輕。患慢性腸炎、胰腺疾病、結腸或直腸癌潰爛時有惡臭。阿米巴腸炎糞便有血腥臭味。脂肪、糖類消化不良時糞便呈酸臭味。
4.寄生蟲
體腸道寄生蟲患者糞便中可出現寄生蟲體,如蛔蟲、蟯蟲、絛蟲等較大的蟲體及片段混在糞便中肉眼即可辨認,鉤蟲病則須將糞便衝洗過濾後查驗才能發現。服用驅蟲劑者應檢驗糞便中有無排出的死蟲體以判斷驅蟲效果,特別是驅絛蟲後應仔細尋找絛蟲頭部,否則不能說明驅蟲成功。
(二)顯微鏡檢查
1.細胞
(1)白細胞正常糞便中不見或偶見。腸道炎症時增多,小腸炎症時白細胞一般<15/HP。結腸炎症時如細菌性痢疾,可有大量的白細胞,甚至滿視野。過敏性腸炎、腸道寄生蟲(如鉤蟲病)時,糞便中可見較多嗜酸性性粒細胞。
(2)紅細胞正常糞便中無紅細胞,腸道下段炎症或出血時可出現,如痢疾、潰瘍性結腸炎結腸、直腸癌、直腸息肉等。
(3)巨噬細胞正常糞便中少見,細菌性痢疾、直腸炎時多見,潰瘍性結腸炎時偶見。
(4)腫瘤細胞乙狀結腸癌、直腸癌的血性糞便塗片時,可發現成堆的癌細胞。
2.食物殘渣
正常人糞便中可見少量的食物殘渣,如澱粉顆粒、脂肪小滴、肌肉纖維及結締組織等,在消化不良或腸蠕動過快時糞便出現較多。
3.寄生蟲
卵腸道寄生蟲主要依靠鏡檢找蟲卵、原蟲滋養體及包囊來診斷,糞便中常見的寄生蟲卵有蛔蟲卵、鉤蟲卵、鞭蟲卵、蟯蟲卵、華支睾吸蟲卵、血吸蟲卵、薑片蟲卵及帶絛蟲卵等。原蟲主要是阿米巴滋養體及其包囊。
三、細菌學檢查
通過糞便細菌培養,可以查到多種腸道感染性病原體,如沙門氏菌、誌賀氏菌、變形杆菌、傷寒、副傷寒菌、霍亂以及結核杆菌等。對腸道感染菌鑒別與治療起到指導作用。
四、隱血試驗
【定義】胃腸道少量出血,糞便外觀顏色無變化,隱血試驗可呈陽性,故對消化道出血有重要診斷價值。
【標本采集】病人在檢查的前3天,應禁食用鐵劑,動物血、肝類、瘦肉及大量綠色蔬菜,然後再留取糞便送驗,有牙齦出血者應囑其勿下咽。
【參考值】正常糞隱血試驗呈陰性反應,用(-)表示。
【臨床意義】陽性反應,見於消化道出血。
(1)見於消化性潰瘍的活動期,陽性率為40%~70%,消化性潰瘍的非活動期為陰性。
(2)消化道惡性腫瘤,如胃癌、結腸癌,陽性率可達95%,呈持續性陽性,因此,OBT常作為消化道惡性腫瘤的診斷篩選指標。
(3)其他,如急性胃黏膜病變、腸結核、鉤蟲病等,均為陽性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