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醫養生學很多,諸如精學派、納氣學派、食養學派、養神學派等,其中調氣學派尤為重要,因為調氣學派認為,氣貴運行不完,升降有常,是人體生命活力的根本及壽夭的關鍵。那麼,老年人又怎樣調氣以養生呢?
(一)習吐納,行導引
吐納和導引均是古人倡導的調氣養生方法。合言之,則統稱導引。分言之,則側重麵不同,言吐納,即吐故納新,是以調整呼吸為主的一種養生方法;言導引,則是以搖肢節、動筋骨為主的一種養生方法。因為吐納、導引均有調理氣息、暢通氣機的作用,故曆代養生家對此推崇備至,以為調氣的必備方法之一。如《千金翼方·養老食療》說:“非但老人須知服食將息節度,極須知調身按摩,搖動肢節,導引行氣。”
《黃帝內經》有用“導引”調氣治病的記載,《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氣虛宜掣引之。”(掣引,即導引)即謂氣虛之人,宜用導引之類以調養其氣。自《黃帝內經》之後,吐納導引術在調氣中受到了曆代養生家的重視,並在實踐中得到了不斷的發展。如《養性延命錄》中有“服氣療病”及“導引按摩”專篇,記載了“呼氣六法”(吹呼嘻嗬噓咽)和《導引經》的“導引法”等內容。劉完素則指出了吐納導引等在養氣中的不同作用,他在《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中說:“吹噓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導引按蹺,所以調其氣也;平氣定息,握固凝想,神宮內視,五髒昭徹,所以守其氣也;法則天地,順理陰陽,交媾坎離,濟用水火,所以交其氣也。”
(二)慎熱藥,忌金石
對於老年氣虛之人,藥物是有養氣作用的,如《神隱書·攝生之道》說:“所用藥物,尤宜備贍。如益於人者,山藥、地黃、枸杞、甘菊,人參……何首烏之類,當收之時則多收采,治而食之,甚能益元陽,助真氣。”主張用甘溫平潤之藥以養真氣。但是,曆代養生家多不主張濫用藥物,特別反對妄用熱藥及金石之品。如《素問·玄機原病式·火類》說:“慎不可妄用熱藥養其真氣,則真氣何由生也?”故《西山記》日:“餌之金石,當有速亡之患。”《黃帝內經》言:“石藥發癲狂,熱甚之所生也。”或欲以溫藥平補者,《經》言:“積溫成熱。則變化熱疾。故藥物不可妄服也。”說明妄用溫熱藥,特別是金石之品,則會變生熱病,損傷真氣,促其早天。是以養氣尤當慎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