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模擬實驗課程教學設計探討
財會教育
作者:胡瑞平
摘要:審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如何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將理論知識應用於實踐,不僅是審計教學的重點,更是審計教學中亟待解決的難題。本文結合筆者審計實踐和審計實驗教學的親身經曆,探討了審計模擬實驗課程教學中如何實施審計步驟、應用審計方法、收集審計證據、達到審計目標以及填製審計底稿的過程,以期提高審計模擬實驗課程教學效果。
關鍵詞:審計模擬實驗 審計步驟 審計底稿
在進入審計模擬實驗課程學習前,一般的學生都已經學習了《審計準則》或《審計原理》、《審計案例》等相類似、有關聯的二到三門審計理論課,但對“審計是做什麼的”、“審計怎麼做”等問題,很多學生並沒有明確的概念和清晰的思路。筆者根據審計實踐工作經驗,談談關於審計模擬實驗課程的教學設計。
一、做好實驗前的鋪墊
(一)準備好實驗教學資料
在審計模擬實驗中一般將某個虛擬的工業企業作為被審計單位,並給出該單位相關的基本資料,主要包括詳細的生產流程、內部控製措施的狀況、行業及企業經營狀況,以及根據審計模擬實驗設置的全套會計賬簿等。之所以選擇工業企業,是因為高校的會計專業教學都是以工業企業為背景來進行的,學生對工業企業的賬務處理流程和企業會計製度相對比較熟悉。
(二)指導教師介紹審計工作思路和審計業務程序
指導教師應幫助學生樹立審計基本理念,讓學生初步明確“審計是做什麼的”。要明確這個問題,首先學生要能區分政府審計、企業內部審計和注冊會計師審計,關於這三種審計的關係,金十七在其《讓數字說話》一文中給出了生動形象的描述,他認為,政府審計“可能查問題的時候多一些,但也並不是查不出問題就不罷休。”注冊會計師審計“更像是在解一道幾何證明題。企業的經營情況和財務會計記錄就是一道幾何題的已知條件,要求證明的就是管理層所提交的會計報表是真實可靠的。”而企業的內部審計則是“做不同的項目可能有不同的目的,有時是查問題,有時則是在做證明題”。
(三)指導教師帶領學生讀懂“審計報告”
中國注冊會計師《獨立審計具體準則第7號——審計報告》明確給出了各種意見審計報告的模板,但審計報告到底包含了什麼內容,能夠說明什麼問題,什麼情況下出具何種類型的審計報告,如何解讀不同意見類型的審計報告等,這些問題在審計前就向學生提出來,讓學生在整個審計實驗過程中都明確自己的審計責任,清晰地知道審計的過程也就是“證明”被審計單位的“財務報表是否按照會計準則和相關會計製度的規定編製,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麵公允反映了被審計單位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過程。
二、審計實驗各環節應注意的問題及實驗操作重點
(一)初步業務活動階段
該階段的主要工作是做到“知己知彼”。首先通過和擬審計單位相關人員的溝通,明確本次審計的目標、範圍以及審計報告的用途。其次是通過對客戶的誠信、經營風險、財務狀況等初步了解評價審計風險。第三,在對審計業務初步了解的基礎上評價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和專業勝任能力。第四,通過和擬審計單位管理層溝通,界定擬審計單位管理層的會計責任和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責任,確保不存在對業務約定書條款的誤解。
在實驗時,對於本階段的審計活動,主要是在實驗教材設定的審計環境下,實驗教師啟發學生從各個可能的角度去考慮分析問題,再認真閱讀教材給定的被審計單位的具體情況,作出自己的初步判斷。實驗過程中,實驗教師可以讓學生扮演成不同的角色(如被審計單位的管理層、企業成本會計、普通職工等),轉換不同的身份(如注冊會計師、相關職能部門工作人員等),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分析問題,體會如何在初步業務活動階段保持職業懷疑態度。例如:通過和擬審計單位的主要管理人員的接觸,初步判斷其誠信度;通過與相關職能部門,如貸款行、直屬稅務部門的溝通,初步了解擬審計單位的一貫表現;通過與前任注冊會計師溝通,初步了解擬審計單位可能存在的值得重點關注的問題及對待審計的態度,特別要關注是否有由於在重大會計、審計問題上存在意見分歧而購買審計意見的問題;通過對擬審計單位整體行業狀況的了解以及本單位在本行業中定位的了解,初步判斷其是否存在經營風險;通過對擬審計單位前三年財務報表的分析,初步了解財務狀況及變動趨勢,並與該行業整體狀況和發展變動趨勢相對比,分析判斷本單位是否存在異常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