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婚姻與生活(1 / 3)

老年婚姻關係是老年人家庭的基礎,也是老年人生命過程中的重要支柱。一般來說,老年人的婚姻已經曆了結婚、生育和撫養後代的過程,作為婚姻的自然和社會的內容,逐漸轉變為晚年相互調適生活和互相撫慰的狀態,以適應老年階段的生活需要。事實證明健康和諧的老年婚姻關係,對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協調和充實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我國老年人婚姻基本狀況

(一)絕大多數老年人的婚姻比較穩固

絕大多數老年人的婚姻比較穩固,他們大都過著婚居生活或者有過婚史,未婚者極少。據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中國老年人口供養體係調查》數據顯示,老年人結過婚的占被調查老年人總數的比例,城市為99.3%,農村為98.9%;未結過婚的,城市為0.7%,農村為1.1%。有配偶者在一起同居的,城市為98%,農村為96.2%。可見,我國老年人婚姻是穩定的,而且大多數老年人對自己的婚姻是滿意的。由於曆史原因,我國老年人的婚姻質量不是很高。現在的老年人大都是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結婚的,自由戀愛結合的雖然占一定比例,但包辦婚姻的比例仍較大。據我國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成都5個城市的抽樣調查,父母包辦婚姻在1950~1953年為20.66%,1954~1957年為11.72%。以上兩個時期,自己認識結成夫婦的分別為11.30%和26.78%。大多數婚姻是經朋友或親戚介紹的。盡管許多老年人婚姻在一開始缺乏感情基礎,但在幾十年的共同生活過程中培養了感情。不論何種基礎的婚姻,兩人一旦結為夫婦,就比較注意承擔婚姻賦予的責任,注意遵守婚姻道德。

(二)老年人婚姻差異明顯

老年人婚姻具有喪偶率高、有配偶率低、年齡和性別差異明顯的基本特征。在我國,喪偶率是影響有配偶率的主要因素。老年人的死亡率高,喪偶率自然也高。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劇和人口結構高齡化的到來,我國老年人配偶率低、喪偶率高的狀況將有加劇的趨勢。由於不同性別人口的死亡率不同,男性人口的壽命普遍低於女性人口,喪偶率高、有配偶率低的性別差異十分明顯。

再有就是老年人婚姻還有結婚次數多者比例小,初婚年齡低者比例大,且早育的多,多子女者多的特點。調查顯示,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中隻有過1次婚姻經曆的占81.9%,2次的占14.9%,3次的占1.7%,4次以上的隻占0.3%。其中,女性老年人口的一次結婚比例明顯高於男性。出現這一社會現象主要是我國婦女受傳統文化“從一而終”思想影響的表現。

我國傳統的早婚習慣在老年人口中表現得最為明顯。老年人口中初婚年齡低者所占比例相當大。據調查全國老年人口初婚年齡為16~20歲者占47%;20~24歲者占35.2%;25~29歲者占11.8%;30~34歲者占4.2%;35歲以上者占1.8%。城鄉比較,城市老人的初婚年齡高一些。由於受傳統文化中“傳宗接代”、“多子多福”思想的影響,我國目前的老年人生育子女多的現象比較普遍。

二、我國老年人婚姻的主要特點

(一)老年人婚姻關係比較穩定

我國老年人婚姻關係比較穩定,老年夫妻白頭偕老的很多。據全國九大城市老年人婚姻狀況抽樣調查資料顯示,在有配偶的老人中絕大多數為原配夫妻,占87.1%,而且一般都保持良好的夫妻關係。老年夫妻在家庭生活中一般都能彼此相互體貼和諒解。當一方做錯某一件事情時,對方能給予安慰的占34.9%,能夠給予幫助的占16.7%,以上2項共占51.6%。當一方心情不愉快時,對方能給予安慰的占54.8%,能夠多方麵親切照顧的、設法使老伴高興的占18.8%,以上2項合計共占73.6%。

這一調查數據說明,我國老年夫妻關係好的、比較好的比例很高。雖然老年人的婚姻在生活中也會經曆風風雨雨,但是夫妻雙方共同生活奮鬥了大半輩子,而今孩子長大成人,夫妻間在生活上互相照顧,相依為命,越來越體現出“少年夫妻老來伴”的人間真情。許多老年人都意識到,晚年生活隻有老伴能夠終日陪伴。不少老人將老伴看做自己生活的精神支柱。

(二)近年來我國老年人離婚率呈上升趨勢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老年人數的增加,以及人們對婦女地位、作用認識的改變和社會婚姻觀念的變化,我國的離婚率也呈逐年增高的趨勢,老年人口的離婚率也呈上升趨勢。老年人離婚的主要原因有3個方麵。

1.包辦婚姻後遺症

在我國的老年人當中存在有一定的包辦婚姻。有些包辦婚姻雖然夫妻雙方感情性格不合,但出於對子女的愛,尤其是婦女還受“從一而終”傳統思想的束縛,長期維持著婚姻狀態。

2.老年期性格情緒變化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性格會發生變化,可能會越來越傾向於以自我為中心。如女性在圍絕經期常常感到心情煩躁、憂鬱多疑、激動、易怒等等。

3.再婚老人離婚多

一些老年人再婚前雙方缺乏了解,擇偶不當形成所謂“短、平、快”婚姻,即婚前認識的時間短、婚後感情平淡從而導致很快離婚。

三、老年人的婚姻生活

(一)老年夫妻關係的調適

我國的大多數老年夫妻關係良好,婚姻穩定。這往往會導致人們對老年婚姻的認識誤區,認為老夫老妻了,不會出什麼問題。事實上,經過幾十年磨練的婚姻依然有破裂的可能。夫妻關係包括4個方麵的內容:愛情關係、經濟關係、性關係和法律關係。和睦的夫妻的幸福生活往往是相同的,問題夫妻的原因卻千差萬別。進入老年,夫妻各自的性格、心理、生理、愛好,以及生活習慣均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這些生理和心理方麵的變化對老年夫妻關係會產生正麵或負麵的影響。負麵影響往往使對方難以適應,影響夫妻關係。如果出現以下3種現象,就應該引起老年夫妻的特別注意,因為這意味著婚姻可能要出現問題了。

1.一方有過度行為

有的老年人以自我為中心,隻關心自己,忽視他人的利益和興趣,甚至把對方當做自己使喚的工具。如有的男性老年人有嚴重的“大男子主義”傾向,有的女性老年人對丈夫過度關照,出現嚴重的“妻管嚴”現象,這些都是值得老年夫妻注意的。

2.一方心理變化異常

老年人周圍環境和生理上的變化,使得老年人在心理和性格等方麵也相應發生了變化,如會變得心情煩躁、憂鬱、猜忌、易怒等。有的老年女性見老伴與其他女性接觸,往往疑心丈夫有外遇而大發脾氣。也有的老年男性變得興奮異常,愛管閑事,婆婆媽媽。遇到上述情況,婚姻的另一方要盡量理智一些,避免產生衝突或使衝突加劇。

3.性生活減少

進入老年期後,夫妻之間的性要求會逐漸減少。從生理學角度看,老年男女雙方的性要求在機體衰退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一般認為女性在絕經以後對性生活的要求可能會減少,而男性的個體差異往往非常大,有的老年男子性機能較強,他會渴望過正常的有規律的性生活。這往往會影響老年夫妻間的感情,而且也是當前老年夫妻離婚的原因之一。因此,老年夫婦應充分認識夫妻關係中的不利因素,努力采取有效方法,積極保持和改善夫妻正常的性關係。

夫妻恩愛白頭偕老是我國婚姻的至高境界。周恩來和鄧穎超不僅在事業上是一對誌同道合的革命戰友,在生活上也是一對恩愛夫妻,他們相親相愛,相濡以沫,是世人的楷模。他們在長期的夫妻生活中總結出夫妻相處的8條原則:互敬、互愛、互信、互勉、互幫、互諒、互讓、互慰。這8條原則同樣也適用於老年夫婦,可以說是老年夫妻關係調適的至高原則。

夫妻生活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矛盾和問題,這就要求夫妻雙方都要以積極的姿態和適當的方法化解矛盾和誤解。有關專家總結了6種調適夫妻關係的方法。

(1)真情動容

真情動容就是以真誠熾熱的感情熔化隔閡的冰山,使彼此重新煥發愛情的光彩。俗話說:“一夜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雖然是老夫老妻,但仍需珍惜彼此的愛情,隻要雙方能夠主動以誠相待,以真情互相溝通和理解,無論什麼樣的問題和矛盾都能夠得到解決。

(2)冷處理

夫妻雙方一方發火,另一方應避其鋒芒,主動做些讓步,等對方冷靜下來後再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否則其結果隻能激化矛盾,導致悲劇發生。

(3)學會幽默

幽默可以給人帶來歡樂,也可以消除人的煩惱,具有很好的心理效應。在日常生活中,夫妻之間難免會出現煩惱困窘的情況,一兩句適當的幽默調侃往往會化解緊張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