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一生病就必須去醫院嗎?其實不然。老年常見病有很多屬慢性病,隻要自己懂得一定的醫療常識,懂得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自己動手采用各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很多病是可以得到緩解和治療的。這樣既省事、省時,免去一些經常去醫院的諸多煩惱,又減輕了經濟上的負擔。
1.簡便易行的自我按摩保健法保健按摩是用自己的雙手在身體某些部位或穴位上進行揉搓、提拿、拍打,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消化功能、強壯筋骨、提高抗病能力。這種按摩簡單易學,使用方便,適合於家庭保健。老爸老媽如能每天做幾回,可達到預防感冒、防治腰腿痛的目的。下麵介紹幾種按摩方法。
(1)按揉頭部兩手五指分開放在頭兩側,像梳頭那樣從前向後,從外向內梳抓頭皮。
(2)按揉太陽穴兩手拇指放在兩側太陽穴上,反複按揉,先順時針,後逆時針。
經常按摩,可以使頭腦清爽,防治眼疾。
(3)揉擦眼眶兩手拇指放在兩側太陽穴上,食指放在眼眶上,由內向外,先上後下,反複擦揉眼眶。
(4)按揉耳部用手掌來回搓耳朵五十下。通過刺激耳朵上的穴位來促進全身的健康,並可以增強聽力。
(5)按揉麵部兩手掌心相搓,搓熱後像洗臉那樣反複摩擦臉部,先順時針,後逆時針,直至臉部發熱。
(6)按揉鼻部用雙手食指搓鼻梁的兩側。經常搓鼻可以使鼻腔暢通,並可起到防治感冒和鼻炎的作用。
(7)按揉頸部兩手交叉抱頭頸,頭稍後仰,來回輕摩20次。可預防頸椎病,消除疲勞,清醒大腦。
(8)按揉肩部一手放在對側肩部,拇指在前,其餘四指在後上下反複揉捏,先內側後外側,兩側交替進行。
(9)腹部按摩右手掌心放在臍中央,五指伸直,放在左側腹壁處,從左至右旋轉按摩一周後移行至右下腹,再上行至右肋緣下,水平滑行至左側肋緣下,然後下行至左下腹。如此反複進行,約10分鍾左右。常做此按摩,可以增進腹部血液循環,能有效防治慢性胃腸炎、便秘等多種消化道疾病。
(10)腰部按摩兩手分別放在同側腰部,由上而下反複搓揉。然後變掌為拳,反複捶打腰部。經常搓腰可以補腎壯陽和加固元氣,還可以防治腰酸。
(11)腿部按摩一側小腿放在對側大腿上,兩手拇指向內,其餘手指向外,上下反複揉捏,兩側交替進行。
(12)足部按摩一側小腿放在對側大腿上,一手托住足跟,另一手反複揉捏足底,兩側交替進行。經常搓足可以促進血液的循環,激化和增強內分泌係統機能,加強人體的免疫和抗病的能力,並可增加足部的抗寒性。
穴位按摩的醫療範圍廣泛,並對某些疾病療效和保健作用特別突出。長期按摩內關、膻中、大椎、風池、曲池等穴,能增強心髒功能,加速氣血運行,預防血小板聚集,因此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經常按摩全腹部或重點按摩中脘、神厥、脾腧、氣海、關元、天樞、足三裏等穴,可增進消化促進吸收,調節胃腸功能,可治療腹瀉、便秘、吞酸、腹脹、胃腸痙攣、慢性胃腸炎等急慢性胃腸疾患。
經常按摩大椎、肺俞、三裏、關元,擦上胸並配合深呼吸運動,可加速肺組織的血液流通,保持肺組織的彈性,提高肺活量,防治慢性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及其他呼吸係統疾患。
健康小貼士穴位按摩每天以1~2次為宜,每穴按摩32次,隻要持之以恒就能奏效。但應注意,穴位按摩也非萬能,若發生急性病,應先到醫院診療。
經常按摩神門、三裏、內關、三陰交、胃俞、腎俞等穴,能增加腦血流量,改善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抑製過程,解除大腦的緊張與疲勞,且能增加腦血氧和營養物質的供應,防治腦動脈硬化和其他神經係統疾病。如果經常按摩上述穴位還可調節內分泌係統的功能,調節胰島素和腎上腺素的分泌,降低血糖、血脂,可預防和治療糖尿病及肥胖病等。經常按摩足三裏、大椎、三陰交、關元、氣海,可補氣補血,用於防治貧血、低血壓及氣血兩虛之症侯。
2.神奇舒暢的音樂療法由聲高不同的七個音符組成的音樂世界,給蒼茫大地、芸芸眾生帶來了多少喜怒哀樂?古今更迭,日月往來,有誰能描述出音樂對大千世界所賦予的色彩?恐怕沒有誰能說得清。我們隻能在音樂天地裏看見沉淪者振奮,亢奮者寧靜,鍾情者癡迷,追求者癲狂;錚錚琶聲中看得見鐵馬金戈,幽幽怨婦曲唱倒了萬裏長城,“四麵楚歌”使江東健兒盡卸戈甲,“十麵埋伏”增添漢家王朝十萬雄兵;小小二胡拉得“江河水”倒流千裏,弦弦古箏彈出“大風歌”流傳萬年;盡管說不清、道不完,這音樂世界中的七個音符卻永遠向世界萬物表現著它們神奇的力量。
音樂能延緩衰老,老年人經常聽青少年時代的歌曲和熟悉的旋律,可以喚起美好的回憶,增加生活樂趣和對生活的信念,有益於延緩衰老。
音樂能幫助記憶,匈牙利某醫學博士發現,在每分鍾60拍4/4拍古典樂曲的伴奏下,講授者以每八秒鍾念一個外語單詞或短語的速度,與音樂的進行保持協調,學習者就能進入放鬆狀態,頭腦保持特殊的機敏,效果好的人一天竟能記住1000個法語單詞。
音樂能緩解疼痛。國內外用音樂代替麻醉做拔牙手術,用音樂給孕婦進行無痛分娩,效果十分理想。
音樂有助於消化,前蘇聯著名生理學家和心理學家伊凡·巴甫洛夫曾進行過音樂促進消化的試驗,隻要音樂引起愉快的情緒,便會促進消化液的分泌,使消化功能增強。
我國古代的醫學家、音樂家也一直致力於音樂對長壽、健身、安神等方麵的研究,無數的史料均證實了音樂的醫學價值。
(1)音樂的生理作用首先,音樂傳入體內會引起人體組織細胞發生和諧的同步共振,就象一顆石子激起一泓湖水,漣漪振蕩,從而調節人的生物節律;適當的聲波能使各係統組織的生理功能處於一種和諧的狀態,如脈搏起伏、心率快慢、呼吸節奏、胃腸蠕動、甚至肌肉的收縮舒張,都能得到良好的調節。音樂聲波也是一種能,可以激發人體潛在能量的發揮,使機體更加煥發生氣;其次,音樂聲波對中樞和內分泌係統也是一種良性刺激,能促進神經內分泌係統分泌出有益於健康的激素、酶、神經介質等生命活性物質,從而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由此可見,音樂節奏與人體節奏和諧,正是音樂療法能促人奮發,令人健康的奧秘所在。根據醫學觀察,機體的反應狀態與音樂確實密切相關。以心電圖和血壓的改變為例,節奏快而有力的音樂與節奏慢的音樂比較,前者明顯使心率、脈搏加快,而平緩、抒情的音樂則可以使高血壓患者血壓下降;對呼吸道反應進行觀察,還見到音樂能使呼吸道平滑肌鬆弛,減小呼吸的阻力,改善氣喘症狀。
(2)音樂的心理作用音樂的心理作用是多方麵的,它通過對人的情感、智力結構和行為等因素發生影響而表現為心理作用。
A音樂能調整情緒20世紀20年代就有人研究音樂對人情緒的影響,研究者以播放200餘種名曲測試2萬餘人,結果表明,每一首樂曲都能引起聽者的情緒變化,當然情緒變化的大小與欣賞能力有一定的關係。同時也發現,音樂隻能引起抽象的情調,如平靜、激昂、欣喜、淒涼、眷戀等,而不能引起憤怒、嫉妒等特殊情緒。
B音樂能改善行為健康小貼士音樂對人情緒活動的作用,與內分泌、植物神經係統、丘腦下部、邊緣係統有著密切關係,正因為生理、心理兩方麵共同作用,才能表現出控製和增進人體內髒係統正常活動的作用。
音樂能使人全身心投入,從頭至尾注意樂曲的內涵,體會樂曲的意境,這實際上是訓練人們專心致老,集中注意力的過程。這一點對精神病患者尤具幫助。恰當的音樂可以使他們的大腦處於有序狀態,在音樂中不自覺地約束自己。在疾病狀態下,音樂可以使患者增加生活樂趣,增進自信心和生活能力,有利於身心康複。例如孤僻症患兒傾聽了音樂後,首先促進了對周圍環境的認識,消除其對周圍環境的理智障礙,從而可改善其孤僻行為。
C音樂能開發智力音樂對人類智力的作用,首先表現在增強記憶力上。進行音樂欣賞,或從事音樂演奏時,強化了精神神經係統的功能,使視聽覺記憶得到鍛煉,情緒體驗記憶得到加強。事實表明,長期進行音樂實踐的人不僅有較強的記憶力,而且記憶的敏捷性、持久性、準確性都比正常人突出。意大利著名指揮家托斯卡尼能在24小時內背熟一部交響樂的幾十頁總譜,不僅掌握該總譜的全部音符,而且連所有表情記號及作曲家的一切指示都能爛熟於心。
從生理機製看,大腦邊緣係統與記憶過程關係最為密切,音樂刺激可以使這些部位的乙酰膽堿類神經遞質分泌增多,進而對中樞神經係統的功能產生廣泛的影響,促進人的記憶能力。
D音樂能培養創造力音樂具有提高想象和聯想的能力。科學與藝術創造過程中極需想象力、直覺與靈感,這些能力的培養與觸發“音樂腦”——右腦的開發有密切關係。音樂欣賞或音樂演奏可以調節左、右腦半球的活動節奏,誘導其有規律、有節奏的交替運動,協調工作,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音樂的實踐活動,特別是樂器的演奏,左手的作用很突出,而左手的靈敏可以促進大腦右半球的發展。美國科學家對愛因斯坦的大腦進行觀察,發現他的大腦神經突觸遠多於普通人,認為這是因為愛因斯坦常演奏小提琴,左手頻繁的活動使腦的神經元受到刺激,於是腦的神經元數目增多,功能增強,反過來進一步提高了大腦的儲存和傳遞信息的能力。
(3)音樂與老人保健目前國內外大多將60歲人作為老年的開始。我國老年人在全國總人口中占有較大的比例。進入老年,人體內各器官和細胞的功能明顯減退,例如胸腔的順應性和呼吸肌的力量減弱,肺活量下降,心肌出現退行性變化,心搏出量減少等。老人血管易發生鈣質沉澱,動脈彈性減弱,血中膠原蛋白增加,降低了血管的擴張性。由於主動脈彈性降低,心收縮時,血管受到牽引,使收縮壓升高,脈壓差增大,影響機體各組織器官的血液供應,尤其是流向腦部和冠狀動脈的血流量明顯減少。由於消化道蠕動及分泌功能減弱,老人易患慢性胃炎。此外,腎功能減退,膀胱括約肌和尿道括約肌萎縮,膀胱充盈量減少,常感排尿不暢,甚或小便失禁,夜尿增多,抗病能力減弱。一些老年常見病如糖尿病、關節炎等等都與自身免疫有一定關係。
隨著生理上的衰老,老年人心理上也逐漸表現出特有的心理特點,如注意力下降,記憶力衰退;容易產生各種消極情緒,如失落感、憂鬱感、遺棄感,甚至產生性格變異;自我封閉意識增強,表現為固執、刻板、保守和易猜疑等。
有人把老年人的性格分為四種類型:
成熟型。此類老人有充實感,以積極的態度麵對人生,興趣廣泛,與他人關係良好,積極參加社會活動。
安樂型。對自己的處境十分適應,在精神和物質上期待別人的幫助。
裝甲型。自我防禦較強,不承認或回避老年衰退的現實,對恐怖、苦惱都用很強的防禦機製來對付,對工作有過分義務感,因而嫉妒年輕人。
自我譴責型。認為自己的一生是失敗的一生,責備自己,情緒悲觀,把死亡看成是自己悲慘現實的一種解脫。
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在精神心理上的壓力極容易在身體上表現出器質功能障礙,長期抑鬱而致病的老年人,一般性格內向、怨鬱不解。例如一位老人因家庭關係緊張,每致氣都腹脹,發展成腸梗阻,手術後經多方心裏疏導,助以音樂養護,終於改變了他對人生的看法,從而自尋其樂,精神體質恢複健康。
幸福小貼士經腦電波測定發現,當一個人聽了半小時古典音樂後,其腦電波的波形變化即預示著大腦變得更加機敏,思維活動與接受能力均得到加強。
音樂能調節老人的情緒,維持良好的心境,增強老人的活力。欣賞音樂可以豐富老年人的生活,使大量空閑的時間得到充實。結合太極拳、氣功這些老年人熱衷的體育項目,配以音樂更能使人注意力集中,摒棄各種雜念幹擾。
人到老年,包括大腦在內的一切組織器官從形態到功能都會逐漸退化。使用越少,退廢越快。老人如果用腦過少,會使思維變得遲鈍,記憶力減退,精神不振,由此導致其他器官的衰老。要保持大腦不衰,除了積極用腦思考學習外,多聽音樂是一條重要途徑。瑞典醫學家的研究證明,對老年人播放旋律優美的樂曲,能夠推遲大腦衰退過程。
對老年人來說,並非任何時間聽任何音樂都是有益的。一般來說,應多選擇旋律優美、節奏適中的樂曲,早上宜選雄壯有力、活潑歡快的樂曲,晚上睡覺前選擇舒緩平和的樂曲。
(4)樂療方法簡介樂療以音樂藝術的形式,在醫學科學領域裏發揮著神奇的魔力,與一般的音樂欣賞不同,樂療必須在特定的治療環境氣氛中和特定的樂曲旋律裏進行,患者必須潛心靜意地去聽音樂,使聲波灑陳於五髒六腑,在生理、心理上產生共鳴,重在自我調節,達到心身康複的目的。
A選擇合適的治療樂曲不同旋律、不同速度、不同響度的音樂,對人體的生理、心理會產生不同的作用,對人體的內部運動會做出不同的調整,達到不同程度的治療效果。音樂的形式多種多樣,對髒器係統的影響也各不相同,有的有興奮作用,有的則起抑製效果。人體疾病的千變萬化,人體素質的各不相同,性格特點的迥然有異,文化素養的高低懸殊,這些都要求進行樂療時,必須對樂曲進行嚴格的選擇。
五行樂療的選曲原則是以五髒與五音相應的理論為基礎,根據各髒腑的發病特點和治療原則的需要,選配“木”、“火”、“土”、“金”、“水”不同係列的樂曲,以五行為特征,根據五音的表現特點,分別對應相應的髒腑,或相應的人格特征、疾病特征,以及各種不同的情緒特征,使用時可根據五髒病變的表現選用相應的音帶,也可利用五行“相生”、“相克”的規律治療疾病。
經實驗觀察,節奏徐緩平靜,優美動聽的樂曲可以調節大腦神經,使精神鬆弛;但在應用時還必須注意選擇與患者生理、心理狀態及性格趨於一致的樂曲來加以引導。例如,當病人陷入極度悲哀的時候,對歡快的節奏會表現出抵觸情緒,所以應先以哀婉的音樂疏泄之,待情緒中壓抑的成分被宣泄之後,再助以明朗、歡快的音樂,就能達到較好的效果。
除了根據情緒特點、疾病狀態選擇樂曲外,樂療處方還應根據患者的民族、文化愛好、情趣、音樂素養、性格特點而選擇不同的樂曲。
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的音樂都對人體有益,兩千年前,古人就說過淫聲不可入耳。一般來說,靡靡之音會使人情緒低落,消極頹廢;不和諧音可使人呼吸心跳加快,血壓升高;節奏過快,聲音嘈雜的樂曲會使神經係統受到影響。所以選擇治療樂曲時,對節奏瘋狂、音調、旋律怪誕的音樂,或過分吵鬧、過分起伏、跳躍的樂曲,一般不予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