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藥朱砂安神丸、梅花點舌丹、七厘散、冠心蘇合丸中都含有朱砂(粗製硫化汞),不宜與西藥溴化鋅、溴化鈉、碘化鉀、碘化鈉同服,否則容易產生有毒的碘化汞或溴化汞等沉澱物,引起毒痢性大便,導致藥源性腸炎。
(4)通宣理肺丸、消炎寧片中含有麻黃,不宜與西藥地高辛合用,否則容易增強地高辛對心髒的毒性,引起心律失常。
(5)服用中藥麻黃時,忌與氨茶堿同服。因二者同服不僅藥效會降低,而且能使毒性增加1~3倍,並引起惡心、嘔吐、心動過速,頭昏、頭痛、心律失常、震顫等病症。
(6)西藥D—860、優降糖、降糖靈在使用期間,忌服人參、甘草、鹿茸,因為同服會減弱降糖藥的效果。
(7)麻仁丸、解暑片、牛黃解毒片中含有大黃,不宜與胰酶、胃蛋白酶、多酶片等藥物同服,因為大黃能抑製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
(8)山楂丸、保和丸、烏梅丸、五味子等中成藥中都含有酸性成分,若與碳酸氫鈉、氫氧化鋁、胃舒平、氨茶堿等堿性藥物同服,使兩者的藥效都會降低。
腫瘤病人服用抗腫瘤藥環磷酰胺、環己亞硝尿,忌用中藥複方丹參製劑。因為合用上述中西藥物能促進腫瘤的轉移。
專家忠告
服藥品種愈多,往往毒副作用愈嚴重,家庭和個人用藥,應在醫生指導下,從病情輕重緩急出發,提倡單品種,避免多藥並用,盡可能不超過3種同服。
5.哪些中西藥要忌口
忌口俗稱“忌嘴”,是指服病者在服中藥調治時,不要吃於病情不利和妨礙藥物功效發揮的飲食,醫學上稱為飲食禁忌。否則,不僅對病情不利,還會使病情惡化,甚至誘發其他病症。
在服用中藥過程中,忌口是一個不可小視的問題,其中藥主要忌口類型可歸納成以下幾個方麵:
(1)急性熱病,如感冒高熱病人,在服用解表清熱藥時,飲食上應吃清淡流質、半流質,如米粥、藉粉、薄麵片等,忌食各種肉類、油炸食物、粘食。若不忌口,就會加重熱症,並可能誘發腹痛、腹瀉,使病情惡化。
(2)慢性腹瀉病人,在服用健脾止瀉中藥時,應吃些山藥、蓮子等輔助食品以加強療效,同時忌吃生菜瓜果和生冷食品,否則,必然使腹瀉加重,伴有腹痛或嘔吐。
另外,如浮腫者忌鹹食;肝膽疾病者忌油膩;身上生瘡時要忌食海鮮、雞鴨、辛辣食物。服安神藥治失眠時,不要飲茶水、咖啡;進人參、黃茂等補藥時,不宜吃山楂、蘿卜;服胃藥時,不要多吃油膩、粘硬食物;糖尿病病人應適當控製主食及甜食;服化痰止咳藥物時,要少吃糖和辛辣食物等。
服用中藥有時要忌口,服西藥需要忌口嗎?
近幾年來,國內外醫藥學家對此作了不懈研究與探索,終於獲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即西藥有時也必須忌口:
(1)服用抗貧血藥富馬鐵、硫酸亞鐵片時,不宜與脂肪食物同食。因脂肪能抑製胃酸分泌,而影響三價鐵變成二價鐵,不利於吸收。還應忌食海帶、肝髒、花生仁、芝麻醬等含鈣、磷較多的食物。
(2)使用抗震顫麻痹症藥物左旋多巴時,不宜與雞肉、牛肉、對蝦、動物肝腎及大豆、花生、葵花子和乳酪、脫脂奶粉等同服,因蛋白質代謝中所產生的大量氨基酸,會阻礙該藥吸收,且加速其代謝,故療效明顯下降。抗哮喘藥氨茶堿也不宜與高蛋白食物同服。
(3)使用抗糖尿病藥物胰島素、降糖靈時,應忌高糖食物。可的鬆類藥物會升高血糖,引起糖尿,也以低糖飲食為好。還有苦味健胃藥,主要借助於苦味刺激味蕾,促使唾液和胃液分泌,以達到增進食欲幫助消化的目的。若吃了甜食,則失去了藥品原有的作用。
(4)使用抗風濕藥保泰鬆時,不宜食用醃製品,如醃魚、醃肉、醃菜等。因該藥能減少鈉、氯離子自腎髒排出,易引起水腫和高血壓等症。當用碳酸鋰治療精神病時,應注意飲食不可時淡時鹹,因低鹽可引起藥物中毒,高鹽又可使治療失效,故服用前要聽從醫生指導。
(5)四環素、土黴素、環絲氨酸和呋喃妥因、烏洛托品等藥物,在酸性中殺菌力較強,故用時不宜食用堿性食物,如汽水、啤酒、菠菜、黃瓜、胡蘿卜、栗子、乳製品、蘇打餅幹等。
(6)鏈黴素、紅黴素等藥的殺菌力,在堿性中較強,故用時不宜食用酸性食物。如魚、肉、蛋、雞、酸菜、山楂、橄欖、果子汁等。
(7)使用硫酸奎尼丁時,應忌食橘子、椰子、栗子、杏仁和牛奶及其製品,因它們使尿液偏堿性,會促使藥物大量吸收,有引起中毒的危險。苯唑青黴素鈉及氟尿嘧啶等,均不宜與鮮橘汁同時服用,否則會降低療效。
(8)應用強心藥洋地黃時,應禁食芹菜、田螺、海帶、黑木耳及牛奶、乳製品、鈣質餅幹等,因其中鈣離子會增強洋地黃的毒性。
(9)四環素、土黴素、紅黴素和強力黴素,以及甲硝唑(滅滴靈)、西米替丁等藥物,均不宜與螺、蚌、蟹、甲魚、海蜇、海帶、薺菜、雪裏蕻菜和花生米、核桃仁、葵花子、豆製品、乳製品等一起食用,因這些食物富含鈣、鎂、鐵、磷等離子,能與藥物結合,形成絡合物,使療效大大降低。
(10)服用異煙肼、痢特靈、優降寧、利血平和悶可樂等藥物,應禁食扁豆、蠶豆、香腸、雞肝、醃魚和奶油、酸牛奶、腐乳、香蕉、菠蘿、無花果及酒釀、啤酒、葡萄酒、咖啡、巧克力等,因這些食物均含有豐富的酪胺,在正常情況下,酪胺會被體內單胺氧化酶所破壞,可是當這種酶被上述藥物抑製時,酪胺就會大量積蓄,引起血壓驟升,心律紊亂,嚴重者可導致腦出血而死亡。
此外,煙、酒、茶也會影響藥效,甚至增加毒性,故同樣不容忽視。
專家忠告
許多人隻知中藥服用有忌口的規定,從而認為西藥是不需忌口的。其實西藥同樣需要“忌口”,對此,病患者必須引起重視。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6.哪些藥物對視力有副作用
藥物的副作用雖然經科學研究,一般都將其控製在安全範圍之內。但是,由於各人的體質、生理反映的敏感度等有很大差異,我們對此仍然應予以十分的注意。
在使用常用劑量的藥物治療疾病過程中,因藥物本身的作用或藥物相互作用可以產生的與用藥目的無關而又不利於病人的不良反應,被稱為藥物的副作用。
下麵是幾種常用的藥物,它們在使用過程中都可能出現一定的副作用:
(1)氯丙嗪,安眠藥,容易引起中毒性視網膜病變,出現類似色素性的視網膜炎,使視力下降,視野缺損,視物模糊不清。
(2)阿斯匹林,是解熱鎮痛藥,可引起雙眼視網膜出血,眼底動脈出血,眼底動脈脆性增加。
(3)消炎痛,是鎮痛藥,可引起視網膜病變及角膜基質混濁,表現有視物模糊,嚴重者可失明。
(4)氯黴素,是腸道消炎藥,成年人連用1~2年,可誘發中毒性視神經炎,停藥後部分病人可恢複,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人可引起視神經萎縮,甚至失明。此藥還可引起中毒性表皮鬆懈症,使眼瞼粘連,產生假膜層瘢痕。對特異性體質的人,使用氯黴素眼藥水,還可引起過敏性結膜炎。
(5)異煙肼,是抗結核病的藥物,除可引起生殖細胞的損害外,還可引起視神經炎和視神經萎縮。解決的辦法是與維生素B6合用,可以減少對眼的損害發生率。
(6)鏈黴素,是一種廣譜抗菌素,除損害第八對腦神經(聽神經)外,還可發生中毒性表皮鬆懈症,損害視神經,引起突發性球後神經炎,或漸進性視神經萎縮,有過敏體質的人還可出現眼眶上周圍水腫和結膜炎。
(7)煙酸,服用過多時可在體內蓄積,引起中毒反應,出現瞳孔縮小。
(8)保泰鬆,可引起視網膜出血和弱視、近視。
(9)丁胺乙醇,可發生球後神經炎,視網膜出血及辨色力改變,引起視野縮小,可致紅色盲或綠色盲,嚴重者會致失明。
以上所介紹的情況,是在長期或大劑量應用時出現的中毒反應或副作用。
專家忠告
在應用對眼部有副作用的藥物時一定要遵照醫囑,不可盲目使用,即使是短期應用也應密切觀察過敏和毒副反應,以及眼部不適的感覺。
7.哪些藥物易誘發藥疹等症
藥疹的發病機理十分複雜,不少環節處於研究階段,但主要認為是一種“變態反應”即抗原抗體的相互作用。與先天遺傳因素和後天的狀況都有關,所以同一種藥,對不同的人反應都是不一樣的。
當前,因用藥引起藥疹的情況越來越多,不能不引起重視。
臨床發生藥疹主要有以下幾種:
(1)蕁麻疹,俗稱風團、風疹塊。除瘙癢外,尚有刺痛或觸痛感,有時伴有腹痛、惡心、嘔吐等症狀。一般是病人首次用藥時,有一個潛伏期,約4~20天出現,以後用同一種藥,僅隔幾小時或幾分鍾即發病。致病藥主要有:青黴素、鏈黴素、四環素、心得安、氯丙嗪、苯巴比妥、阿司匹林、痢特靈、磺胺類等。
(2)固定性紅斑,特點是每次發病都在同一部位。有紫紅色斑。呈圓形或橢圓形,中央有水皰,還有發熱症狀。致病藥有安寧、魯米那、速可眠、氯丙嗪、阿司匹林,以及青黴素、鏈黴素、土黴素、磺胺類等。
(3)光敏性藥疹,少數人使用某種藥物後受日光照射的部位(如麵、頸、上胸部及四肢)發生異常反應,如紅斑、水腫、丘疹、小皰等急性皮炎。一般發生在用藥後數小時內。致病藥有安寧、利眠寧、利血平、四環素、速尿、雙氫克尿塞以及磺胺類等50多種。
(4)全身剝脫性皮炎,這是較常見的嚴重藥疹。一般潛伏期在10天以上,發高燒39℃~41℃,開始像濕疹、麻疹、猩紅熱型藥疹,繼而出現長時期的剝脫階段,脫下大量片狀鱗屑,嚴重者,毛發指甲也會脫落,甚至危及生命。致病藥主要有青黴素、鏈黴素、土黴素、安乃近、普魯本辛、魯米那、複方阿司匹林、鹿茸精等。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中藥如六神丸、牛黃解毒片以及穿心蓮、板藍板、複方地龍等注射液,還有一些單味藥也會引起藥疹。
目前對藥疹尚無好的療法,但要注意預防。發現不良反應,立即停藥,同時可用一些撲爾敏、息斯敏,安其敏等藥物。多飲水,加速排泄。嚴重者,用氫化可的鬆或地塞米鬆治療,愈早愈好。也可用些外用止癢藥,如洗劑和藥膏等。
專家忠告
有皮膚過敏史者主動告訴醫生,一次用藥劑量不宜過大,種類不宜過多,時間不宜過長。
8.不能突然停服的藥物有哪些
藥物是克服疾病的武器,科學研究為藥物有效地使用規定了一定的規則,如果患者不按規則用藥,那麼必然產生不理想的後果。
用藥要慎重,停藥也有講究。由於服藥的劑量、次數和時間,都是根據藥物的特點和適應症等具體情況而定的,如果擅自將自己服用的藥物突然中斷,會使治療的效果功虧一潰,甚至導致身體不能痊愈,給身體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1)強的鬆、地塞米鬆等都是人們比較熟悉和常用的激素類藥物。一般在較長時間用藥後(如超過半月),由於激素抑製了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係統,導致腎上腺皮質萎縮,使自身的皮質激素分泌減退。一旦突然停藥,自身分泌的激素滿足不了身體的需要,便會出現頭暈、惡心、嘔吐、乏力、低血壓、低血糖等症狀。
(2)安定、安寧、安眠酮等是臨床常用的鎮靜催眠藥和抗焦慮藥。有人由於嚴重失眠或精神異常,長期服用此類藥物,產生了依賴性,亦即所謂成癮。驟然停藥後可產生戒斷症狀。輕者乏力、煩躁、惡心、嘔吐、涕淚交加,重者可出現意識模糊、驚厥等。
(3)癲癇俗稱“羊角風”,是一種由於大腦異常放電而引起的神經係統疾病。不過,多數患者如能堅持連續服用苯妥英鈉等藥物,即可控製其發作。但如不遵醫囑,對長期服藥缺乏耐心,隨意停藥,則可導致再度發作。
(4)多數抗高血壓藥都應按醫囑或說明書定時定量服用,不宜隨便停藥。
上述幾類常用藥物都不宜驟然停服,必須逐漸減量,緩慢停藥。必要時,在停藥前應先向醫生谘詢。
專家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