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穆子泰 責編:陶莽
五年之後,易建聯又回來了,回到廣東宏遠,他當年出發的地方。2007年被雄鹿第六順位選中的時候,易建聯的未來充滿可能性,他本有機會在NBA證明自己,甚至是用雙手去開辟一片天地——就像姚明那樣。但這五年很艱辛,盡管他很努力,也試圖去改變去融入,終究沒有一個更好的結果。與其說性格決定命運,不如說基因影響一生,易建聯變了,但很多時候他又從未變過。
不善言辭
如今的易建聯笑容多了,但還是那個不愛說話的易建聯。
易建聯重回廣東隊,有點悄無聲息。從計劃,到簽約,到回歸,他幾乎是一言不發。即便如今歸隊已經有段時間,還是雙耳不聞窗外事,跟球隊“躲”起來封閉訓練。易建聯不參加體側,也不打季前賽,同樣是沒有理由。球迷要想在球場上看見易建聯,恐怕要等到聯賽開始了。
易建聯不善交際,也不善言辭,在公眾場合不愛說話,而且語調低沉,斷斷續續,完全不能給人美感。在這方麵,王治郅和姚明兩個前輩明顯更好一些。姚明有國際認可的姚氏幽默,大郅則散發著生活的智慧。易建聯給人的感覺是冷冷的,盡管這不是他本意,但在國際上不認這一套。
在NBA的第一個賽季,雄鹿隊幫易建聯請了一個美國翻譯馬特。馬特雖然是美國人,但是因為在中國念過書,中文說得很流利。在更衣室的時候,馬特都伴隨阿聯左右,有時候還甚至會幫助阿聯翻譯一些戰術上的東西。加上馬特樂觀積極的性格,盡管當時雄鹿隊中一部分人對於阿聯是持有懷疑態度的,但是有這麼一個人存在,無疑起到了一個橋梁的作用。
初到雄鹿的那一年,各方麵對於阿聯都很支持。NBA戰術訓練一般是不給媒體觀看的,隻是最後15分鍾才允許進場。但是在賽季初期,出於對阿聯和中國媒體的支持,雄鹿曾一度允許中國媒體全程觀看訓練,隻是由公關提醒不要拍攝而已。
到了後來,一切優待都沒有了,沒有了特權,也沒有了翻譯,阿聯所有事都要靠自己。很明顯,他這種性格很難被隊友和教練接受。在新澤西,阿聯像一個獨行俠。到了球館更衣室,就開始換鞋、訓練。在和隊友的相處和交流中,阿聯常處於被動的狀態。以至於當年肯揚·杜林對美國《體育畫報》說:“阿聯的血管裏好像流著冰一樣。”德文·哈裏斯也說,一個賽季都沒跟他一起吃過飯。而奇才當時的主教練桑德斯,完全不熟悉阿聯的特點。
隊友和教練都不了解他,其他人就更別提了。在美國這幾年,不管表現好壞還是受傷,總是有媒體“黑”他,比如《新澤西星報》的達利桑德羅和ESPN的比爾·西蒙斯、克裏斯·謝裏丹,批評和質疑貫穿了阿聯的整個NBA生涯。
阿聯是那種外冷內熱的性格,但是顯然美國人不吃這一套。加上六號秀的高順位,又提升了阿聯的壓力。在阿聯達不到外界的期望值,又不能很好地和外界溝通的時候,他的問題被當地的媒體放大了,人們對他質疑聲自然也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