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微信輿論傳播與用戶使用特征(1 / 1)

微信輿論傳播與用戶使用特征

專欄

作者:陸高峰

為了對用戶使用微信參與輿論傳播行為有一個較為客觀的定量描述,筆者在2014年10月專門進行了微信用戶使用習慣和微信傳播的網絡問卷調查,共收到有效答卷138份,分析發現微信在輿論傳播和用戶使用習慣等方麵呈現出以下五大特征。

一是微信輿論傳播呈現用戶使用高頻率、高黏度和基於強關係、深層次情感影響傾向。調查發現:微信用戶使用呈現高頻率傾向,每天使用微信的用戶占到近九成。微信已經成了用戶每天必須使用的信息傳播和情感交流工具,每天使用1次以上的用戶占到86.96%。

微信用戶使用黏性較高,超過一半人每天使用半小時以上。高達36.95%的人每天使用微信在1小時以上。

用戶使用微信的兩大動機分別是與親朋好友進行情感交流、了解新鮮觀點意見。另外,了解新聞信息、學習新知識與休閑娛樂,分別各占7.97%,其他占2.9%,購物打車與支付占0.72%。

二是微信成了用戶參與輿論信息生產和傳播的重要工具,且輿論信息的生產呈現向輿論領袖集中化趨勢。調查發現:七成用戶參與微信原創信息生產和傳播。微信用戶中隻看不發和隻轉發別人信息的分別僅占17.39%、11.59%。其餘71.02%的人積極參與微信原創信息生產和傳播,其中,隻發自己原創信息的占4.35%,既轉發別人信息也發原創信息的占比最高,占66.67%。

近四成用戶每天發布2條以上微信信息,微信發布呈現集中化趨勢。雖然用戶使用微信時間呈現增加趨勢,但是微信信息發布數量呈現向少數微信“發燒友”集中的趨勢,每天發布5條以上信息的僅占4.35%,每天發布4~5條的占5.07%,每天發布2~3條的占26.09%,而絕大多數微信用戶每天發布1條以下,占64.49%。

三是微信成了用戶使用頻率最高、使用時間較長的媒介。調查發現:微信成了微信用戶使用頻率最高的媒介。微信用戶認為自己每天使用最高的媒介是微信,占43.48%,其次是網站,占42.75%,排在第三位的是微博,占9.42%,其餘依次為電視、報紙、廣播和期刊。微信的用戶使用頻率遠超過微博,印證了微博用戶向微信轉移的說法。

四是微信成了用戶了解傳播新聞信息,特別是重大突發事件的重要渠道。調查發現:微信成用戶了解新聞信息三大主要渠道之一。56.2%的用戶認為了解新聞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網站,排在第一位,微博排在第二位,占16.79%,微信略遜於微博排在第三位,占16.06%,廣播電視、報紙期刊和親友口頭傳播分別占4.38%、3.65%和0.73%,其他途徑占2.19%。

微信成用戶最先獲知重大突發事件的第二大渠道。43.48%的用戶認為近來最先獲知一些重大突發事件的渠道是網站,排在第一位。微信成用戶最先獲知重大突發事件的第二大渠道,占25.36%。排在第三位的是微博,占20.29%。廣播電視、親友口頭傳播和報紙期刊分別占4.35%、2.9%和1.45%,其他途徑占2.17%。

五是微信已經成了傳播效果巨大和在用戶中具有較高可信度、較高認同度、很高親和度的傳播媒介。調查發現:近兩成用戶認為微信信息比較可信。雖然微信用戶對微信信息可信度的看法並不太高,高達68.84%的用戶認為微信信息可信度一般,但認為微信可信的人員比例高於認為不可信的人員比例。認為微信非常可信的人員比例為0,認為比較可信的占17.39%,而認為非常不可信和比較不可信的分別占1.45%和12.32%。

兩成用戶比較認同微信上表達的看法與價值觀。19.71%的用戶對微信上表達的看法與價值觀比較認同,非常認同的為0,而對微信上表達的看法與價值觀比較不認同和非常不認同的分別僅占9.49%和0.73%。其餘70.07%的用戶對微信上表達的看法與價值觀的認同度為一般。

微信用戶情感認同度方麵,近七成用戶非常或比較喜歡微信,沒有發現非常討厭微信的用戶。

【本文為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研究課題(編號:2014N151)和杭州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編號:B14XW01)研究成果】

(作者為浙江理工大學文化傳播學院傳播係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