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落實事業單位改革的任務和方法(1 / 3)

事業單位改革和政府監管

事業單位的改革是當前政府工作的重點,解決深化改革麵對的問題,必須依靠理論創新,克服傳統農業文化的思想局限,根據工業化社會的發展趨勢尋求解決辦法。

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是對政府宏觀經濟決策的考驗,既要解決市場流動性的短期問題,維護社會公眾的信心穩定,又要深化改革克服各種體製、機製障礙,順應工業化社會的發展趨勢,爭取社會經濟發展的長期繁榮。1998年應對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當時的對策除了采取改革銀行貸款原則、降低利率和擴大財政開支的措施以外,還推行了一係列關係商業銀行、國有企業、土地和住房製度的產權改革,依靠改革促進投資增加就業拉動經濟增長擺脫危機的影響,為隨後持續十年之久的經濟繁榮作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2008年,應對美國金融危機的衝擊和影響,中央推出了擴大財政投資4萬億的政策,2009年又部署了深化事業單位改革的任務,根據互聯網上公開的信息,要求年內完成新聞出版、學校教育和醫療衛生行業的體製改革,2001年1月開始科技體製的改革。但是關於怎樣改和改成什麼樣的問題仍然還有很多沒有解決,為此,我們需要對改革的重要任務、改革方向和改革措施的選擇有更加清醒的認識,加快改革進程克服阻力,防止深化改革因為困難太多而最終流產。

一、深化事業單位改革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當前深化事業單位的改革,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1、公益性科研事業日益衰弱的局麵需要盡快扭轉。工業化社會,麵對利益集團多元化和價值觀念多元化的開放市場環境,政府應該是社會公共利益的最高代表,促進科技創新提高國際競爭能力和改進政府經濟宏觀決策,要符合增進社會公共利益的目標,政府的科學決策就不能沒有公益性科研事業提供理論創新的支持,但是,現在受到內部體製落後的束縛和外部競爭環境的壓力,公益性科研事業正在陷入嚴重衰弱的困境。

2、工業化社會需要充分發揮知識勞動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工業化社會發展的第一個階段,主要依靠傳統農業社會提供富餘勞動力和原始積累,第二個階段主要依靠知識勞動的創造力,不斷增加知識勞動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中國經濟正在開始工業化社會第二個階段的發展,事業單位都是從事專門知識勞動的機構,但是他們現在的體製和機製基本上還處在傳統農業社會由政府包下來的階段,這個矛盾不解決,中國經濟在國際競爭壓力和國際金融衝擊之下,再要保持高增長的勢頭就很難了。

3、國家財政對事業單位包下來的做法已經走到了盡頭。社會發展、社會公眾對事業單位提供各種公共服務有越來越多的需求,但是事業單位的機構編製迅速膨脹已經超出了國家財政的負擔能力,繼續堅持國家財政包下來的做法,不僅會限製事業單位的繼續發展,而且難以滿足社會發展不斷增長的需要,同時還會迫使政府提高征稅和發行債務,造成企業投資下降阻礙經濟發展,削弱地方政府的行政司法和加劇地方差距的後果。

4、事業單位提供公共服務的質量和職業道德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批評。事業單位長期實行缺乏公平競爭的國家壟斷體製,政事不分缺乏監管,內部行政領導的崗位編製嚴重膨脹,一把手濫用權力不受約束,幹部隊伍的職業道德和專業素質受到越來越多的公眾質疑。政府主管部門管理事業單位追求權力規避責任,亦官亦民與事業單位爭奪經費來源,對事業單位存在的各種問題不聞不問。

5、事業單位普通幹部和一線科技人員要求改革的呼聲很高。事業單位內設的各種行政領導崗位太多,濫用權力惡性競爭和不負責任的問題太多,一把手不懂業務又以權謀私的太多,一線崗位的經濟創收壓力太大,高級知識勞動的補償嚴重不足,科技隊伍的社會公信力下降,堅持原則認真工作的人看不到前途,等等。這些問題存在於高校造成了教學質量的嚴重下降,存在於醫療衛生機構,造成醫療責任事故和高價藥品的泛濫,存在於科研機構,造成科研成果的質量下降,創新成果缺乏,抄襲造假之風泛濫,迫切需要有力的改革措施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