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小孩腸胃老偏方,吃好拉好才健康(2 / 3)

小孩腹瀉是兒科常見的多發病,夏秋季節尤其多見。小孩在夏秋之交,貪涼飲冷,或多食瓜果,都容易傷到脾胃。脾胃一旦傷了,就很容易出現腹瀉的症狀。小兒腹瀉的病理主要是外感風寒、內傷飲食、脾運失常、清濁不分而發病。小孩子都是純陽之體,而陰不足,腹瀉不止尤其容易傷陰。孩子一天拉多次水樣便,如果不及時治療,會發生嚴重的後果。所以止瀉澀腸是首務之急,治療應當以健脾利濕止瀉為主。

中醫有“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之說。按照這個理論,我一般建議水瀉的孩子喝車前粥,常常具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車前,味甘性寒,歸腎、膀胱、肝、肺經,有利水清熱、止瀉、清肝明目、清肺化痰的功效,具有利小便而實大便的作用,且利尿而不傷陰。另外,車前草的種子就是車前子,也有類似功能。王好古曰:“車前子,能利小便而不走氣,與茯苓同功。”

現代研究表明,車前子具有利尿及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加的功效,且有一定的抗菌和消炎、止血等作用,臨床上治療急、慢性細菌性痢疾、單純性小兒消化不良,具有不錯的療效。車前煮沸成粥狀,可利小便而實大便,一服即見效,藥味簡單,孩子易於接受,尤其適合治療水瀉型的小兒秋季腹瀉。

不過車前性寒,凡內傷勞倦、陽氣下陷、腎虛精滑及內無濕熱者,要慎重服用。孩子服用上述方子隻適合急性腹瀉,不宜久用。小兒脾常不足,上述方子停服後要給孩子吃點補脾益氣的東西調理。泄瀉之本在於脾,而小兒之脾又常不足,所以治療小兒腹瀉,調理脾胃為第一要務。古人有“無濕不成瀉”之論,腹瀉的致病因素主要是濕。根據這一特點,臨證用藥宜偏溫。脾健之功在脾陽,濕邪容易損傷陽氣,護陽唯溫。可以到藥店買六君子丸或參苓白術散,給小孩適量吃點,可以促進機體的防禦機能,提高小兒的抗病能力。如有明顯受寒的誘因,可使用藿香正氣散以解表散寒,祛濕止瀉。

一旦孩子長時間腹瀉,不可盲目用藥,最好用食療。對於遷延性腹瀉,不妨試試山藥薏仁粥:取糯米30克,山藥30克,薏仁15克,共煮粥,粥將熟時加砂糖少許,稍煮即可服用。這個方子有健脾利濕作用,對於久瀉的孩子有不錯的療效。

如果孩子是消化性不良引起的腹瀉(參看前一篇:《消化不良引腹瀉,自製酸奶來調理》,第27頁),還可以熬點小米粥(粟米粥),取少量清液,分多次給孩子喝,喝上一天病情就會好轉,三天就可痊愈。另外,有些孩子腹瀉可能是肚子受涼引起的,這種情況一定要注意腹部保暖,孩子腹瀉不止時要適當減少進食,飲食以清淡和易消化為主,隻要大人用心給孩子調理,孩子的腹瀉很快就能好轉。

11.小孩厭食不用愁,捏捏脊背胃口好

症狀:小孩厭食症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讓孩子俯臥,用雙手的食指和拇指,提捏孩子脊柱皮膚肌肉(可在後背抹一點嬰兒潤膚油),一般捏三次,提一次,先從頸椎到尾椎,再由尾椎到頸椎,反複十次左右,直至皮膚潮紅為止。手法要輕柔,每天捏一次。捏完後再在脾腧穴上用拇指按壓2分鍾。7天為一個療程,一般按摩兩天可見效。

“吃多一口就帶你出去玩!”“再不吃飯媽媽就不要你了!”經常聽到家長端著飯碗,追著孩子,又是引誘又是威逼,可孩子就是不吃。去年夏天,我去親戚家做客,吃飯的時候,表妹哄了孩子好久,孩子含著飯沒有半點動靜,光顧著玩,表妹終於失去耐心了,打了孩子一巴掌,孩子哇哇大哭起來。

我問表妹怎麼回事,表妹說自從孩子上了幼兒園後,就不愛吃飯。每次吃飯都要費好大勁兒,也不過吃那麼幾口。孩子越來越挑食,大人真是著急,看孩子臉色不好、日漸消瘦,既生氣又心酸。帶孩子去看醫生,醫生說是厭食症。為了治這個病,她給孩子吃了各種健胃消食的藥,起初有效,但一停藥,孩子又不愛吃飯。聽表妹說了後,我問孩子這種情況多久了,她說已經大半年了。

我告訴表妹,很多健胃消食的藥比較寒涼,長期吃,對於脾胃虛弱的孩子是有害的,最好采用食療或按摩的方法。我推薦她一個偏方——捏脊。首先,讓孩子俯臥,在孩子的後背上抹點嬰兒油(防止擦傷),然後用雙手的食指和拇指提捏小兒脊柱皮膚肌肉。一般捏三次,提一次,先從頸椎到尾椎,再由尾椎到頸椎,反複十次左右,直至皮膚潮紅為止。

注意,按摩的手法一定要輕柔,不要讓孩子感覺很痛,不願意配合。每天晚上睡覺前,或者其他空閑時間,孩子空腹的時候捏一次。每次捏完之後,再在脾腧穴上用拇指按壓2分鍾。一般來說,這樣按摩兩天,就會感覺到孩子的食欲有所增進。

另外,我建議表妹給孩子吃點山藥小米粥、白蘿卜鯽魚湯等有助消化的食物,脾胃調理好了,食欲自然會增加。表妹記下了我的方法,說回頭一定聽醫生表姐的話,嚴格照辦。第三天,她很高興地打電話給我,說孩子終於有胃口吃飯了,我叫她再堅持按摩一個星期,鞏固一下。

小孩厭食症是指小孩較長時期見食不貪、食欲不振、厭惡進食的一種常見病證,屬於一種慢性食欲障礙性疾病。中醫學認為,小孩髒腑嬌嫩,形氣未充,脾常不足,故脾胃的運化受納功能常常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但其中的某些表現可以隸屬於惡食、傷食、食積等範疇。食欲和消化都是脾的任務,治療孩子厭食的最根本方法是調節脾的功能,捏脊就可以達到這個目的。

捏脊療法是中醫學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治療小兒疳積、厭食症等疾病的有效方法。因其操作簡單、療效確定而被臨床廣泛應用。臨床治療顯示,捏脊療法治療小兒厭食症療效優於口服藥物治療,通過捏脊可達到健脾益氣,消食化積、開胃和中、增進食欲、促進吸收的功效。而按揉脾腧穴,同樣能有效改善腹脹、腹瀉、嘔吐、痢疾、便血等脾胃腸腑病證,增進療效。這個按摩方法操作簡單,省去煲中藥的麻煩,且見效快、療效好。

值得注意的是,家長別以為孩子食欲不好就是厭食症,亂給孩子吃藥,結果食欲更差。醫學上對寶寶厭食症的診斷有特定的標準,厭食時間三個月以上,厭食期間身高、體重未增加,才能定性為厭食症。小孩隻是小病,甚至沒病,就給孩子吃一堆藥下去,結果真的搞出病來,這種例子真是見得太多了。

小兒厭食症的發生多由於喂養不當、情誌失調、先天不足等原因,損傷脾胃正常的受納功能,導致脾胃失和,運化失職。治療小兒厭食症,著重健脾。預防小兒厭食症的發生,關鍵要掌握正確的喂養方法,飲食按時有度,忌食肥膩、生冷、甜食,也不要看到孩子消瘦就亂給孩子滋補。一旦發現孩子食欲不振,要及時查明原因,盡快治療。對病後胃氣剛剛回複的孩子,要逐步增加飲食,切勿暴飲暴食而致脾胃受傷。

另外,還要注意孩子的情緒,千萬不要動輒訓罵,防止小孩驚恐惱怒,傷脾。遵照“胃以喜為補”的原則,先從小兒喜歡的食物著手,誘導開胃,待其食欲增進後,再按營養的需求供給。

12.小孩貪食肚子脹,山楂蘿卜助消化

症狀:積食,伴口臭、腹脹、大便幹結

偏方:山楂25克,白蘿卜50克切成片,一起煎一小碗湯,一次服下,一天兩次,對小孩消化不良造成的積食有特效。

俗話說“兒童不知饑飽”,也就是說孩子隻管吃好吃的,根本不管自己吃撐了沒有。每年的節假日過後,來我門診看消化不良的孩子會明顯增多。去年中秋節過後,就有位媽媽帶著三歲的孩子來看病。這位媽媽說,孩子平時胃口很好,中秋節這幾天,家裏好吃的特別多,孩子一整天沒停過嘴,吃了不少甜食,第二天孩子就不愛吃東西,肚子總是脹脹的,愛哭鬧。媽媽看孩子一整天不吃飯,強迫孩子吃,還沒吃完,孩子就吐了。這下可急壞孩子媽媽了,她趕緊帶孩子來看病。

仔細詢問後,得知孩子除了食欲不振外,還手足心熱、口幹、便秘,再看孩子舌苔黃膩,還能聞到呼出的口氣中有酸腐味,基本可以斷定這孩子是積食了。很多孩子由於年紀小,脾胃虛,節日吃太多零食很容易積食,或者叫積滯。積滯是指小兒內傷乳食、停聚中焦、積而不化、氣滯不行所形成的一種胃腸病症。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腹部脹滿,噯氣酸腐,大便溏薄或秘結酸臭為特征,俗稱“食積”“食滯”,以脾胃素虛的嬰幼兒為多見,相當於現代醫學的“嬰幼兒消化不良症”。

小孩積食的原因很多,如喂養不當、饑飽不調、愛吃油甜冷的東西,日久導致脾胃升降失調,形成積滯,出現腹脹、嘔吐、便秘等。日久化熱傷陰,可出現手足心熱、麵部潮紅、盜汗等。從現代醫學觀點分析,積滯是消化係統功能紊亂的綜合征。如果小兒飲食不規律,長期偏食,導致胃腸疲勞,消化液分泌失調,食欲不振,影響消化吸收。如果食物缺乏維生素B、纖維素、蛋白質等的刺激,交感神經興奮增強,胃液分泌下降,胃腸蠕動緩慢,則會出現便秘,大便不能及時排出,引起自身中毒,出現惡心、嘔吐、食欲減退等。如果食物中糖類過多,胃常有飽脹感,且胃受刺激又易引起乳酸發酵造成胃部發炎,出現疼痛、嘔吐,加重食欲不振。

一般臨床治療這個病,許多醫生都會給孩子開大黃等中藥來攻積導滯,不過這位媽媽說,這孩子從小不愛吃藥,稍微有點兒苦的東西,吃進去就會吐出來,誰都拿他沒辦法。既然這樣,我建議她回去給孩子煮點山楂白蘿卜水喝,具體做法:山楂25克,白蘿卜50克切成片,一起煎一小碗湯,一次服下,一天兩次。喝這個蘿卜水,一定不能再為了讓孩子愛喝,就加糖什麼的,這已經是最低限度了。

山楂以果實作藥用,性微溫,味酸甘,入脾、胃、肝經,有消食健胃、活血化瘀、收斂止痢之功能,對痞滿吞酸、瀉痢腸風、小兒乳食停滯等,均有療效,可以說是消化不良和缺少胃酸患者的理想食品。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山楂之所以能治療消化不良、腹瀉腹痛,主要是因為它含有抑製細菌、治療腹痛腹瀉的成分。山楂中的脂肪酶可促進脂肪分解;山楂酸等可提高蛋白分解酶的活性,有助消化的作用;山楂煎劑和乙醇提取物對福氏痢疾杆菌、宋內氏痢疾杆菌、變形杆菌、大腸杆菌均有抗菌作用。

白蘿卜是一種常見的蔬菜,味略帶辛辣味。中醫認為,白蘿卜味辛甘,性涼,入肺胃經,是食療佳品,在臨床實踐中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本草綱目稱之為“蔬中最有利者”。現代研究認為,白蘿卜含芥子油、澱粉酶和粗纖維,具有促進消化,增強食欲,加快胃腸蠕動和止咳化痰的作用;白蘿卜中的澱粉酶能分解食物中的澱粉、脂肪,使之得到充分的吸收。此外,它還有很強的消炎作用,而其辛辣的成分可促胃液分泌,調整胃腸機能。另外,白蘿卜含豐富的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鋅,有助於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吃白蘿卜時不要吃滋補品,也不要和胡蘿卜一起吃。白蘿卜主瀉、胡蘿卜為補,兩者最好不要同食。

這位媽媽聽了我說的方子,回去後決定給孩子試試。我囑咐孩子的媽媽,盡量讓孩子吃些清淡的食物,比如粥類、蔬菜、水果等,少吃脂肪含量較多、糖果等食物,以免加重病情。另外,我還提醒她,節假日應該讓孩子定時定量進餐,在一日三餐中,肉類食品要適量,生冷、油膩、刺激性的食物要少吃。飲食不當很容易造成急性胃腸炎,更嚴重的還會造成腸道黏膜壞死等。對過於溺愛孩子的家長,有時候我會說得嚴重點兒,否則根本引不起他們的注意,結果隻會對孩子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