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吳英與李書福的悲毫劇等(1 / 1)

編讀往來

作者:郭可為

2010年第2期《博客天下》中兩篇文章《昊英案全記錄:億萬富姐罪與罰》與《李書福:我要收購他們》展示了兩位民營企業家的“杯具”與“洗具”,雖然結果相反,但是他們的奮鬥曆程是引人深思的。

2006年4月開始,昊英的本色集團橫空出世,本色係公司一家接一家注冊,其大肆擴張依靠民間高利貸所維持。2007年2月7日,正在北京籌措資金的吳英被刑事拘留。本色集團的神話隻存在了短短10個月。財經作家昊曉波認為,昊英本色集團的覆滅:“是在現有金融體係結構不合理的背景下發生的製度性悲劇。”

吳英本色集團的悲劇映襯出李書福吉利集團的喜劇。這個僅有10年造車史的人,帶領吉利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還出資收購了世界著名汽車製造商福特旗下的沃爾沃。李書福說:“就汽車業來說,核心是技術、管理、品牌、服務的競爭。合資企業可以通過技術和管理的直接引進來持續完善自己。”通過十年的艱辛努力,吉利集團一步步地完成了自己的目標,又不斷邁向更高的目標。

吳英和李書福,同為民營企業的締造者,一個激進,一個穩重,一個好高騖遠、急於求成,一個腳踏實地、低調謹慎,一個不擇手段、不顧後果,一個胸懷大誌、計劃周密。正因為這些企業經營風格的迥異,才造成了兩個人巨大的悲喜差距。

同情送給吳英,掌聲獻給牽書福。

“今天的互聯網好比當年的小崗村” 李文明 呂福玉

2010年元旦,《博客天下》雜誌以“封麵博客”的形式刊登專稿——《周瑞金再論中國》,其開篇即為《用網絡民主推進良政和善治》。

在這位筆名為“皇甫平”的71歲老報人看來:

良政與善治,就是執政黨、政府與廣大公民協調合作、同心協力,對社會公共生活實施科學、依法、民主的管理,以保證公民獲取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而“網民”(netizen),正是“網絡公民”的意思。一年前,也就是2009年初,周先生就曾提出,“新意見階層”的崛起,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動力之一;兩年前,也就是2008年,周先生關於“新一輪思想解放的重心是還權於民”的觀點,曾引起廣泛反響。

在《用網絡民主推進良政和善治》一文中,這位睿智的老報人好有一比:今天的互聯網好比當年的小崗村。

這足以啟示我們:網絡,是中國新時期、新階段繼續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開放的“試驗田”。

雜誌的人文複興 魏武揮

就在互聯網風聲鶴唳、民營網站惶惶不可終日的時候,我不經意間注意到,作為傳統媒體陣營的雜誌,正在悄悄複興。

我以前很少看雜誌,除了哈佛商業評論我訂閱過以外,沒有訂閱過任何雜誌。不過,哈佛商評估計比較貴,故而經常投遞到家裏郵箱後被人順了去。抱怨過幾次沒有得到解決後,我就再也不訂雜誌。

坐飛機的時候,倒是經常買雜誌來打發飛機上的無聊時光。我的習慣是一本《博客天下》一本《看天下》。我個人對時尚類的雜誌,就是那種以圖片為主又厚又重的玩意兒,一貫興趣不大。不過,我最近越來越對去買雜誌有興趣了,有幾本雜誌很值得一看。比如《新周刊》,比如《南方人物周刊》。父母家裏有免費的《第一財經周刊》,也是我經常拿來讀讀的對象。這些周刊類的雜誌,鑒於出刊的頻率,還是很追著時下熱點跑的。我對雜誌的裝潢排版用圖,從來是不挑剔的,重點是內容。

有趣的是,其實網上也經常複製這些內容,但我還是習慣捧起一本具象的東西來看看。當我被迫使用網頁瀏覽或者RSS閱讀的時候,我反而覺得不習慣了。

太陽懶懶地照在身上,一杯咖啡,一支煙,一本雜誌,是相當愜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