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唱片可消失,但音樂不死(2 / 2)

HMV還是披頭士樂隊的伯樂。正是由於HMV,才使後來充滿傳奇色彩的披頭士樂隊被人所知。

HMV的魅力

《衛報》的音樂專欄編輯邁克爾·漢恩得知HMV破產的消息後,到牛津街的旗艦店一探究竟。店裏四處懸掛著75折的促銷廣告,早晨10點,店內已經有很多顧客了。漢恩發現大部分是中年人,他們更喜歡欣賞專輯的封麵,而不是點擊鼠標來下載音樂。“沒有年輕人,沒有女士。”

接著,漢恩聽到一個人在打電話:“不太壞,但是沒有我想象中便宜,仍然沒有亞馬遜上便宜。”

HMV的音像製品從來都高過市價,但粉絲們仍然愛它沒商量,因為它提供的不僅是產品,還有音樂的文化和氣氛。

偶遇音樂同好的樂趣,意外發現心愛唱片的欣喜,消磨周末時光的悠閑,都是實體音像店的魅力所在。《每日郵報》的評論稱,HMV是許多英國人音樂啟蒙的地方,這裏不僅是商店,更是回憶。

最近幾年,英國的唱片商店逐漸消失,HMV是堅持到最後的一家。漢恩說:“讓我不為HMV的破產悲傷是不可能的。當我還是少年的時候,牛津街是我最愛去的地方。我每年夏天都會帶著假期打零工賺的錢,逐個光顧沿路的音像店。現在所有的這些都不見了,隻有幾家二手商店。”

實體音像店輸給互聯網

很多人在用自己的方式,哀悼HMV這個92歲的巨人。

一位網友在推特上發布了修改過的HMV標誌,留聲機還在,尼珀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張紙條,上麵寫著:“我得到農場去生活了。”簽名的旁邊有尼珀的爪印。

人們懷念的不僅是尼珀。

2003年,HMV公司的領導者史蒂夫·瑙特看不起音樂下載,他不認為音樂下載會威脅HMV。

10年後,HMV慘敗在互聯網手下,沮喪地委任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為破產管理人,接管其在英國、愛爾蘭的239家分店和4350名員工,並代為尋找買家。

《每日郵報》的報道稱,到2012年,英國數字音樂銷售額首次突破10億英鎊,其中99.6%是通過網絡下載銷售的。

披頭士和HMV的老東家EMI也已不複存在。去年,它被華納和環球兩家唱片公司瓜分。在此之前,EMI負債累累。

英國歌手“格林教授”說:“HMV宣布破產,我們卻無力幫它。實際上,我更希望現在走向滅亡的是互聯網,是它讓所有東西變成了‘快餐’。這對音樂的創新是一個致命打擊,也讓音樂開始走粗製濫造的路線。”

英國音樂協會主席安迪·海斯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采訪時說:“看到HMV破產是一件非常悲傷的事……他們並沒有被互聯網屠殺,但確實傷得很嚴重。”

但海斯仍然看到了光明的一麵:“申請破產保護給了HMV一個機會,以獲得有價值而優雅的重生。”

(花枝俏薦自《青年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