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囟門的掃盲課(1 / 2)

囟門的掃盲課

愛孩子

作者:麗娜

如果你還沒為人父母,也許你幾乎沒有機會提到“囟門”這個詞,但是如果你是新手爸媽,那麼你就會經常聽到、提到、關注到“囟門”。那麼究竟什麼是囟門,它又有何作用呢?趕快來掃掃盲吧!

我們通常所說的囟門,是指寶寶的前囟門,是寶寶頭頂中間骨頭未合縫的地方,摸起來柔軟,有時還能看到它在跳動。囟門閉合過早或過晚都是生長發育異常的表現,所以我們也可以通過囟門來觀察寶寶的健康情況。

掃盲第 1 課:囟門的位置

人的顱骨由6塊骨頭組成,幼小的寶寶顱骨尚未發育完全,骨與骨之間存在縫隙,在頭的頂部和枕後部會形成兩個沒有骨頭覆蓋的區域,分別稱為前囟門和後囟門。囟門的表麵是頭皮,其下麵是腦膜。將手指輕放在囟門上,可以感覺到跳動。那是腦脊椎壓力隨著心髒搏動、血壓變化而變化,與脈搏一致。正常嬰兒坐位時,囟門略微凹陷。

前囟門:沿著寶寶頭頂的中線往額頭方向觸摸,會發現寶寶的頭骨有一個開口,摸起來軟軟的,這裏就是前囟門。這個地方無骨塊存在,較其他部分略凹陷、柔軟,摸上去會有輕微搏動。

多久閉合:寶寶出生6個月後,前囟門隨著顱骨縫逐漸骨化而麵積變小,一般到寶寶1周歲,最遲不超過18個月會閉合,為骨質所取代。

後囟門:後囟門位於寶寶的腦後方,枕骨與兩塊頂骨之間的骨縫交點,尺寸較小,有時甚至摸不太到。

多久閉合:後囟門在寶寶出生時已接近閉合,或僅可容納指尖。約在出生後2~4個月閉合。

掃盲第 2 課:囟門的作用

很多新手爸媽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囟門這個地方軟軟的,碰都不敢碰,這個看似脆弱的地方,到底有何作用呢?其實它的作用可真不小呢!

幫助寶寶順利降生

寶寶降生時,尚未閉合的頭骨受到擠壓,邊緣重疊,使胎頭體積縮小,幫寶寶順利通過媽媽狹窄的產道。

給頭部發育預留空間

寶寶的大腦發育特別快,體積增長迅速,到1歲時大腦重量已經是出生時的兩倍多。然而大腦是在顱腔內不斷增長的,如果顱腔的容積是固定的,那麼大腦發育勢必受到限製。這個時候,囟門的存在,就給大腦發育預留了空間。

透視寶寶健康的窗口

囟門閉合的早晚可以反映顱骨的發育情況。寶寶出生後,媽媽還可通過囟門的變化了解寶寶的健康狀況。一起來看看寶寶的健康存在某些問題時,囟門會發出怎樣的異常信號吧。

異常信號之囟門過寬:出生後不久,囟門就達到了4~5厘米,屬於囟門過大,常常提示寶寶可能患有先天性腦積水或先天性佝僂病。

異常信號之囟門過小:如果囟門過小,要警惕是否為小頭畸形引起的。

異常信號之閉合過早:如果寶寶的囟門在1歲以前就閉合了,即屬於囟門早閉,可能是顱骨先天發育障礙所致。

異常信號之閉合過晚:如果過了1歲半囟門還沒有閉合,就是囟門遲閉,那可能會懷疑寶寶是否患有佝僂病、呆小症等。

異常信號之囟門鼓起:正常情況下囟門應該是平軟或稍微向下凹的,如果囟門持續明顯鼓起,則屬於異常,顱內感染、出血、腫瘤都會有這種表現,這種情況下寶寶常會表現為發燒、嘔吐、尖叫、抽搐或昏迷、呼吸節律不整或呼吸暫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