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地理

文+酒肉和尚

“餃子就酒,越喝越有”,從父輩甚至爺爺輩口中,我經常聽他們提起這句北方的老話。(北方還有句老話“接人的麵,送人的餃子”。)小時候,逢年過節,甚至恭迎賓客,餐桌上總少不了一盤盤熱氣騰騰的餃子。大人們推杯換盞,不到十歲的我在一旁看得直吞口水。餃子可以吃,但我隻是饞酒,或者是好奇“餃子就酒”究竟會帶來什麼樣的味覺體驗。

若幹年後,獨自一人來到重慶,經常在單位樓下的飯館,點三兩水餃,開一瓶啤酒,尋思那句老話,卻總覺不出其中的滋味。記得三個月前,和兩位朋友在酒吧已然微醺,想尋一個醒酒的地方,一朋友神秘地說:“走,餃子酒館,餃子就酒,越喝越有。”

餃子酒館沒有門頭,隻有一扇小門,門前有兩個種滿花草的男士小便器和兩座小石獅子像,算是唯一可以識別的標誌。推門而入,首先聽到的是歡快的電子樂。主人是一位重慶本土知名DJ,之前也曾與人共事開過另一家音樂酒吧。屋子的布置顯得隨性,卻不單調,綠植、魚缸、自己DIY的台燈隨處可見。主人不信神佛,但卻收集了一些與之相關的雕像或畫像擺放在屋內,增添了一種別樣的情趣。

朋友顯然是這裏的常客,跟主人打了聲招呼,點了餃子,拿了啤酒後便帶我們從吧台旁的狹窄樓梯上了二樓。不得不佩服主人的精巧構思,在本就不大的屋內自己搭建了這樣一個“小洞天”。三人低著頭前行,在靠近窗戶的一張桌子旁坐下,不多時,三籠蒸餃端了上來。

不論在家還是在外,我多數是吃水餃,配合一碗餃子湯,稱之為“原湯化原食”。蒸餃與水餃不同,內含湯汁,而“餃子酒館”中的蒸餃隻選用豬肉做餡,沒有混加其他食材。第一口咬破點兒皮,一股鮮香的豬肉湯水便從中淌出。店內啤酒品種多,朋友選了三瓶法國白啤,略帶水果的酸甜滋味。一個蒸餃,幾口啤酒,搭配卻也得當。雖然又佐以啤酒,不過餃子下肚,人還是立馬清醒了幾分。朋友拍拍我,示意我換個位置坐,並用手指向窗外。酒館臨江,隻見夜晚的重慶格外絢麗,都市的燈光投映在流動的江麵上,點點地閃爍魚鱗般的碎光。餃子酒館倒也不失為一個觀景的好地方。

那一晚,我們三個人聊了很多,說是在餃子酒館醒酒,可最後我們都醉了。我隻記得,臨著江水,當一趟趟輕軌從旁邊飛馳而過,我們的腳底感覺到震動的時候,我有了一刹那的頓悟。所謂餃子就酒,越喝越有,除了具有日子越過越好的寓意外,對於我這樣一個獨身異鄉的遊子來說,在這樣的餃子酒館,朋友的陪伴,緩釋了我的一份鄉情。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