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十二章:風欲止(1 / 2)

1

欲巧風慰寒去,以不老送青歸。

悠悠十幾載,天涯自相逢。

“以文弱麵世人,以詩酒愚癡妄餘生。”後主見了江上擺渡公子,猶想曾今。

“後主可識江上扶舟人?”姑娘視之後主,樂。

“東魏孝景帝,元善見。”

“可是此人名姓?”

“善。”

吾與此人相像爾。

2

可憐青雀子,飛來鄴城裏。羽翮垂欲成,化作鸚鵡子。

公子好文賦,儀相美容,力能挾石師子以逾牆,射無不中。

永熙三年,拜通直散騎侍郎。八月,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北魏末年,齊獻武王攬朝政大權,武帝惱而奔走以北,乃與百僚會議,推元善見為帝以奉肅宗之後,時年十一。

冬十月丙寅,即位於城東北,大赦天下,改永熙三年為天平元年。少帝年幼而帝室多頹,是以齊獻武王歡攬政,都城以洛陽而遷於鄴也。歡權重而近帝,與帝位無異也。軍中事多以歡而居重,封討罰誅之事盡入其手。

帝有皇時空蕩蕩,人聲歎魏洛民怨。帝幼而慧,以武王權重自知,畏也。

一做忍,後以歡權日重而歎也。三年冬十月癸卯,齊文襄王自晉陽來朝。先是,詔齊文襄王與群臣於麟趾閣議定新製,甲寅,班於天下。至此,帝之詔已無重用也。

3

帝王燕鷹非易事,王侯錯位教城息。

武定五年春正月丙午,齊獻武王薨於晉陽,秘不發喪。

六年夏四月,大行台慕容紹宗、大都督劉豐遇暴風,溺水死。甲辰,詔以齊文襄王為相國、齊王,綠綟綬,讚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食冀州之勃海、長樂、安德、武邑,瀛州之河間五郡,邑十五萬戶,餘如故。王固讓。八月辛卯,齊文襄王薨於第,秘不發喪。癸巳,大赦天下,內外百官並加二級。甲午,齊王如晉陽。

以齊王一脈而斷權事,帝王之姿何耶?

且觀孝景帝,日日飲觴賦詩,謂樂也。

他法耶?

難也。

4

武定八年五月甲寅,孤迫詔齊王為相國,總百揆,封冀州之勃海、長樂、安德、武邑,瀛州之河間、高陽、章武,定州之中山、常山、博陵十郡,二十萬戶,備九錫之禮;以齊國太妃為王太後,王妃為王後。丙辰,詔歸帝位於齊國,即日遜於別宮。

孤之處境,可謂難堪?

恨無能也。

齊天保元年五月己未,卻封孤為中山王,邑一萬戶;上書不稱臣,答不稱詔,載天子旌旗,行魏正朔,乘五時副車;封王諸子為縣公,邑各一千戶;奉絹三萬匹,錢一千萬,粟二萬石,奴婢三百人,水碾一具,田百頃,園一所。如此厚道,教孤怎言!

帝王位何耶?曰齊耳?可泣也。

憾帝之遇境,乃常人之不解。為帝而保不得家國山河事,史官乃謂之怯懦,辱也。

帝家頑童上皇,可觀古今,有作為者幾人耶?

5

帝家山海恃諸雄。

時襄王高澄攬政,眾臣言孤從容沉雅,有孝文風。澄懼臣言下之帝,以大將軍中兵參軍崔季舒為中書黃門侍郎,令監察動靜,小大皆令季舒知。孤乃與囚鳥無異也。

文襄嚐侍飲,大舉觴曰:“臣澄勸陛下酒。”孤惡其稱,以自古無不亡之國,朕亦何用此活以奉之。澄怒,卻言朕!朕!狗腳朕!後使季舒毆孤三拳,奮衣而出。是時,孤以臣之拳而受之,君顏何在?真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