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三章:諸情劫(1 / 2)

1

諸情劫,風情人。

癡情詩,煽情詞。

海上聞生舍,英魂繞無盡。白衣撫山澗,青衣弄竹林。男子一襲白衣,麵容姣好,生得個柔弱相貌,眉間夾著些許慵懶,抬手撫泉間,一襲皓腕脫袖而出,與山間泉石互為一方風景。女子一襲青衣,麵容傾城,落得媚麗,對剛露頭的竹筍一笑,一如百花齊放般,煞是好看。

“於此地駐了如此之久,還未請教姑娘芳名。”男子一回首,朝著姑娘一笑。

“後主倒是愈發精神了。”姑娘看著後主臉上愈發柔和的表情,莞爾一笑。

“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後主看著姑娘,眼中柔情滿是。

“到底終究還是男人,天性都是一般模樣。”姑娘嗤笑一聲,看著後主此番模樣,腦海中卻是映出了此前一個熟人。此人溫潤如午後暖陽,是個極暖之人。與其相處時,一時一刹的時光都是大喜至極。姑娘於腦海中勾勒出公子模樣,一番癡情,一番痛心。

先前公子為她赴湯蹈火,以半壁江山保其安穩。再後來…..公子卻已是不識得她,做得萬人暖陽,暖人心,燒她身。一如,一如此時後主般。

“姓甚名誰倒是記不得了,後主稱我為‘皖姑娘’便是。”

後主啞然。

2

末年丞相之力功不可沒。

末年武平侯,鎮黃巾,嗔四方。除毒瘤,拔梟雄。

丞相於吾眼中為英雄,有萬夫莫敵之勇;於他人眼中為梟雄,有無賴霸主之稱。

吾生前,視丞相為英雄,欲以丞相之手成就吾心中大業,卻未曾想到,丞相有更高的追求。些許是人各有誌罷。

丞相神勇,臨危不懼,遇敵不亂;丞相梟雄,吟得詩詞,挑得刀劍。

可謂一美完人,卻注定敗北一方。自始而終,伊始便有警示。

人各有誌,諸公誰人也怪不得。

3

末年梟雄,亂世爭雄。武略不得,文韜來湊。

紫袍著身,香氣久久環繞之,致人神清氣爽,配以白淨俊秀的容貌,致人眼前一亮。如此俊美男子,如此智囊。

生於亂世末年,於諸雄爭霸間存活之人,大都是些震天撼地之人。青年時,諸公稱吾為“王佐之才”。一介文弱書生,得此殊榮,乃吾之榮幸。幸不辱命,為丞相舉薦諸多才郎,此後平定亂世梟雄,諸公文韜武略之謀功不可沒。

丞相於末年時疑慮之事,常於吾講,與吾商議後而下定論。可謂深思議後而定,然諸事順時,此番法而得益。

夫明君師臣,其次友之,以太祖之聰明,每有大事,常先谘之荀君,是則古師友之義也。

而至此後,丞相權事愈重愈多,常於夜半而不眠,周身伴者亦是日漸益曾,吾之作用,日漸顯微。

再置後來,人各有誌。丞相之誌,吾之愚鈍。

4

時值殘暴之年,卓權盛時。卓軍大肆猖於諸郡,燒殺劫掠,民不聊生。少帝黜,獻帝臨,做卓之傀儡。帝王路漫漫。

時臨末年,諸雄群起而攻之,卻因心身不合,後遭卓逐個擊破。逞一時之快,白發人送黑發人,倒是喊得激烈。匹夫之勇,世人嗤笑。匆入皇城,後而亡。怎得亡命亦不知,討伐賊子,言得倒是合情合理。

時臨末年,梟雄猛將,當屬奉先神勇。與丞相不同,奉先之武有萬夫莫敵之稱,丞相之謀略過於奉先,此為奉先落敗於丞相之重因。

奉先之勇,為諸公所讚歎,且以其武夫之勇,得一好職位。時逢靈帝亡,布之義父丁原奉密令率布進京,意除奸臣,後敗。卓賞布之勇武,以金錢美女誘其入營,弑其義父丁原,而後與其結為父子。翼德後有言,議奉先為“三姓家奴”:一姓呂,二姓丁,三姓董,以此來諷布。時布正逢有“三英戰呂布”之佳話美言,於翼德之言嗤笑不顧。戰場議則王雄,場下議則小人,如此而已。

布空有一番匹夫之力,生年為金錢美人權勢所誘,弑其義父,奪人家財,周旋權勢,而後自成一派,為丞相所滅。若布心有一絲良智,亦不會落得生時那番荒唐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