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日常科學保健常識(1)(1 / 3)

日光浴與健康

日光浴是人體在陽光下接受照射,俗稱“曬太陽”。它對人們的健康有一定的影響。人體皮膚受到陽光中紫外線的照射,會產生和合成維生素D。維生素D 有助於機體骨骼的健康生長,增強骨骼的堅韌性,提高骨骼質量。可以防治骨骼脆弱、骨質疏鬆而發生腰背關節疼痛、骨折。

有報道說,德、美科學家研究證實,維生素D 參與機體血液循環,不僅可以降低血壓,而且還可以降低婦女患乳腺癌的危險。

在戶外曬太陽,還可以呼吸新鮮空氣,增加氧的攝入量,從而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提高和增強機體免疫力。並可以起到抑製細菌、病毒入侵機體,以及殺滅細菌、病毒的作用。

但曬太陽時間過長,過多接受紫外線照射,既會導致皮膚退行性病變,促使皮膚老化,以及體表日光疹、斑痣、黑色素瘤和皮膚癌等多種皮膚病發生,也會損傷視網膜,引起視力下降和眼部疾病。因此,人們曬太陽要注意科學方法。

1、把握時間。要選擇陽光不強的時候,上午8-10時,下午16-18時是曬太陽的最佳時間。人們可結合個人健康狀況,季節寒暑和客觀環境確定時間,要因人因時因地製宜。但一定要避開上午11時-下午15時這段時間。每次曬太陽以30-60分鍾為宜。

2、加強防護。曬太陽時要穿長袖衫,長腿褲,要選穿紅色、白色和淺灰色等有利於陽光射線穿透的服裝,不要穿黑色的服裝,要戴遮陽帽和淺色的太陽鏡,身體暴露部分可塗防曬霜。

3、注意飲食。為補充機體因呼吸、排汗所失去的水分,以及增強機體對紫外線照射的抵抗力,要多喝水,多吃含有維生素C 的水果和蔬菜。

此外,體弱多病的人群,曬太陽前要征求醫生的意見。

哪些時尚生活影響聽力

3月3日是我國第七個愛耳日,今年的主題是“預防聽力損傷和耳聾,人人享有健康聽力”。目前,我國聽力語言障礙人數高達2057萬,北京現有聽力語言殘疾人達20多萬,而這一數字,正在以每年2萬至4萬的速度遞增。在這些存在聽力障礙的人當中,因為不在意保護而造成後天失聰的占80%以上。

專家表示:耳部及聽力受傷害的群體越來越趨向年輕化,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用耳方式都會對脆弱的耳朵產生傷害,如果不注意用耳健康,那麼您將遭遇名副其實的“無聲”。

保健之道多補腎

中醫認為,腎開竅於耳,聽力的減退與腎虛有著密切的關係。故老年人要多服用一些補腎的藥物,如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龜齡丸,以及核桃粥、芝麻粥、花生粥、豬腎粥等,這些藥物及食物對保護聽力頗有助益。

做完十件事後必須洗手

做完十件事一般來說,人們的一隻手上沾附著大約40萬個細菌,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如果手洗不幹淨,後果不堪設想。生活中,有些人手一閑下來,就摳鼻子、揉眼睛,此時可能造成鼻子、眼睛黏膜的破損,使呼吸道中的病菌、手上的病菌乘虛而入,致使健康的身體受到侵襲。

這裏給你列舉出做這十件事後一定要洗手:1.飯前飯後;2.便前便後;3.吃藥之前;4.接觸過血液、淚液、鼻涕、痰液和唾液之後;5.做完掃除工作之後;接觸錢幣之後;6.接觸別人之後;7.在室外玩耍沾染了髒東西之後;

8.戶外運動、作業、購物之後;

9.抱孩子之前;

10.接觸過傳染物品,更要經過消毒反複洗。

“全民缺鈣”不可信

前幾年刮起的補鐵熱、補鋅熱已基本過去,這幾年又刮起“全民缺鈣風”引發的補鈣熱。鈣是人體必需的元素,成人體內鈣總量1200克左右。99%集存於骨組織中。人每日需要攝取300多毫克的鈣元素以維持血鈣穩定,保證神經細胞的正常功能。

由於鈣的吸收率一般在30%-40%(在缺鈣情況下,腸有提高吸收,腎有降低排泄的自動調節功能)。我國建議每人每日鈣的攝入量為800毫克。1992年全國營養調查發現,居民每日平均膳食的鈣攝入量為405.4毫克,隻占推薦量的50%多一點。作為每個個體,由於年齡不同,生理情況不同,飲食習慣不同,鈣的攝入量與需要量也就不同,不應據此提出“全民缺鈣”的結論。據調查,我國兒童佝僂病患病率15.19%,中年男子骨質疏鬆率16.9%。女子51.5%,據此就不應相信那種非正式調查報告所說“90%以上中小學生骨骼缺鈣”的“結論”。

膳食補鈣是最符合生理特點的方法。人類也是這樣延續下來的。牛奶、蝦皮、芝麻醬是含鈣豐富的且易獲取的食品。奶中鈣與蛋白結合吸收率可達40%以上。每日飲用250克,可攝入鈣元素340毫克左右,再從其他食品中(有專家說250克大米,300克菜中就會有400多毫克的鈣)攝入400毫克就能基本滿足生理需求。如從膳食中仍達不到需要量,或發生缺鈣疾病,也應到醫院檢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鈣製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