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實業革命 第十節 農學人為本(2 / 2)

衛兵高揚馬鞭,被諸葛迷厲聲喝止。“你怎麼知道諸葛迷沒有真才實學呢?”他驚訝地問道。這個充滿自信的青年從未設想過被一個老農罵得狗血淋頭。

老農不屑地回答道:“枳縣離涪水路途遙遠,開挖河渠灌溉,恐怕江水還沒流到田裏就損失大半。再說枳縣的土壤不光是有點江水就能讓作物長起來的。諸葛迷他若不是勞民傷財想從中謀取私利,那就是個十足的書呆子。”

根據諸葛迷掌握的知識,農業的發展與水利息息相關,更何況巴蜀這個地方夏季氣候幹燥需要加強灌溉。他還好心胸廣闊許多,微笑道:“老人家教訓得即是。在下就是紙上談兵的枳縣令諸葛迷。”

“怎麼會是您?你不是諸葛迷派來的監工?”老農的臉上全是驚喜。驚的是他口出惡語傷人,喜的是一個縣令經常光顧農地,說明縣令重視農業。

諸葛迷謙虛地說道:“別看我整天穿著便服在田地裏視察,可惜我還沒有弄懂其中的奧秘。老人家能否不吝賜教!”

他下令全體民工停下來休息。一邊請教這位年齡大兩倍多的老人,因為諸葛迷感到在農業方麵和他相比經驗差得十萬八千裏。

老人見他如此謙虛,這才說道:“大人整日親自下田地巡視,而且又能善待下人。我就說說吧。枳縣其實根本不用挖掘河渠,搞這麼龐大的工程來勞民傷財。蜀地多夜雨,地下水非常豐富。大人為什麼不提倡挖掘井水解決灌溉難的問題?再說蜀地不比得北方平原地勢平坦,方圓遼闊。這裏山地坑坑窪窪,地勢高低不平。哪裏有引河渠灌溉高地的道理。成都的都江堰,那是因為當地的地形平坦。”

諸葛迷茅塞頓開,明白自己差點犯了個大大的錯誤,不由得對這位老農夫肅然起敬。“老人家,你叫什麼名字?是哪裏的奴隸?”對熟悉農業生產人才求賢若渴的他立刻打探老農的來曆。

“我叫張檢。先父曾是巴郡的屯田官,後來因為徇私被罷官抄家,沒有田地耕種,於是我就淪為奴隸。”老農掙大眼睛望著麵前的青年。

打聽清楚老農屬於哪戶土豪,然後諸葛迷花點錢購買過來。那家土豪見縣令買一個年過半百不值一文的奴隸,喜出望外,當即答應。

“以後,我就是你的主人。從明天起,你不用在去田裏幹活。”望著換了新衣服的老農,諸葛迷覺得花這點錢真是太劃算的買賣。至少他沒有動用九成的資金做費力不討好的工程。諸葛迷任命張檢為枳縣戶曹。又重新上書太守馬謖,改挖水井。節約資金自然是好事,馬謖爽快地答應下來,將枳縣退回的資金撥一半用於挖掘水井。然後轉呈公文給丞相府,替我求情開挖河渠的失職。諸葛亮隻在書信裏嚴加責備,扣除諸葛迷兩個月俸祿。

挖井工程取得良好的效果,枳縣增加水井後,灌溉農田的難題基本得到解決。諸葛迷深感人才的重要性,不因為隻是一個奴隸就不采納他有益的意見。於是又上表朝廷在太學裏選拔願意務農的學子,創辦農校。

在枳縣,諸葛迷號召農夫勇於提出寶貴建議,請學舍學子下鄉聽取經驗,發展農學理論。寒門子弟為了在競爭激烈的仕途中開辟新的道路,有人自願下鄉學習總結農學理論。在《齊民要術》問世前一個世紀,蜀漢的枳縣,一群年輕有為的學子虛心聽取農夫意見,親身實踐,不斷總結出農學知識,並歸納整理為初步理論。理論必須靠實踐來檢驗,諸葛迷一麵憧憬著今年的秋收,一麵繼續深挖人才。

就在諸葛迷重視農業的期間,他從民間得知一個流傳很久的‘寡婦清’的故事。這是中國曆史工業生產的先驅者之一,不禁令諸葛迷對技術生產開始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