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個冥頑不靈的家夥,到底要說什麼才會讓你相信?諸葛迷很想把‘臭石頭’韓天成痛扁一頓,但本著攻心為上的原則,隻一個‘忍’字。畢竟一切美妙的構想還沒付諸實踐,又怎能讓人信服。諸葛迷的目光移向酒壺,心生一計。
“來!喝酒!信不信由你。”諸葛迷端起耳杯,不斷考驗三位俘虜的意誌。
“你是誰?憑什麼相信你的話?”度裏拉追問諸葛迷的身份。區區一位青年敢在他們麵前誇下海口,這不由得讓人起疑心。
“在下丞相府令史諸葛迷。”如今的自我介紹與兩年前發生變化,以前喜歡得意地自稱‘忠烈侯’炫耀身份。
“這位是先帝禦賜的忠烈侯諸葛迷大人。”蔣琬反應真叫一個快字,就在諸葛迷話音剛落迅速補充。諸葛迷長籲口氣:區區令史不入流的小官說話會有什麼分量,倒是‘忠烈侯’三字顯出與眾不同的分量。迄今為止蜀漢封侯的屈指可數。
“蜀漢封侯的據說沒幾位。”度裏拉點點頭,這個忠烈侯說話總該有些分量。
三人都對諸葛迷另眼高看。
“令史是什麼官職?”度裏拉忽然生疑,似乎無人提及過這個職位。
“令史負責處理丞相府重要事務。”蔣琬嚴肅應對。這個老實人處理大事一點都不愚笨。丞相府管理國家一切大小事務,自然也包括極重要的事務,令史處理的事情太多太雜,其中當然不乏重大事情。
度裏拉再無疑惑,與韓天成用夷語交頭接耳。想是所談內容十分機密,所以怕被外人知道。
諸葛迷呷口美酒,輕輕放下酒杯:“安定南中乃是天意。順天者生,逆天者亡。”
“敢問忠烈侯什麼是天意?”韓天成倔強地問。
臉部肌肉因為嚴厲緊張鼓起,目光生出一股殺氣,威儀嶄露。諸葛迷倏地起立,鏗鏘有力地說道:“犯我蜀漢者,雖遠必誅。這就是天意!昨日卑水暴漲就是最好的證明!不過上天有好生之德,迷途知返就是順天,繼續反抗就是逆天。逆天者必遭天譴,投入河裏喂魚蝦!”牽扯出水淹叛軍之事嚇得三人毛皮發麻。
“老韓,識時務者為俊傑!”鄂煥明白以叛軍的實力大大不如朝廷,犯不著替高定陪葬,明哲保身是上策。況且蜀人好酒款待,將來富貴不可限量。
“還是喝酒!”見韓天成躊躇未決,諸葛迷第三次端起耳杯,不急著送下肚,冷靜地觀察眾人。等到三人都端起杯子,意識到韓天成的敵對情緒減輕很多,突然高吼一聲:“喝下這杯酒,我們四人就是兄弟!兄弟同心,共建和平安定的南中。”
“忠烈侯,你…”蔣琬神色慌張,附在他耳邊小聲私語道:“您是否醉了?”難以想象一個漢人會與三個僅一麵之交的蠻夷結拜兄弟。蔣琬受儒家思想熏陶,認為交朋友要結交君子。
“沒醉,清醒得很哩。”結拜是一種政治策略,諸葛迷更加清楚:結拜隻是一種形式。民族之間推心置腹,真誠團結才是實質。對於儒家文化影響下的漢人,結拜兄弟應該情同手足。諸葛迷這麼做,是真心把三人視為好朋友。他要用自己的真誠團結南中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又是韓天成頑固不化:“憑什麼讓我們相信你是真心結拜?”
蠻夷崇尚結拜兄弟。因為各部落星羅棋布,必須團結力量消滅敵對種落。這就需要朋友多多益善。最可靠的朋友除了姻親關係便是異姓兄弟。因此三人不反對與一個很有身份的諸葛迷結拜。
“三位大哥,小弟對南中的蠻神發誓:真心與三位結拜兄弟,齊心協力幫助南中夷人過上好日子!若違此誓,天誅地滅,不得好死!”發誓前諸葛迷心意已決。南中少數民族信奉鬼神、好詛咒盟誓的習俗。立誓向鬼神而發,蠻夷格外畏懼,也充分信任。雍闓反叛朝廷也是讓眾人盟誓,但大家是被逼無奈,和諸葛迷自願發誓大相徑庭。不由得韓天成懷疑。
“好,幹下這杯酒,咱們就是兄弟。”韓天成高高地舉起酒杯。不相信任何人也不能懷疑鬼神,蠻夷對鬼神的敬畏和對誓言的尊重是相當濃厚的習俗。隻有尊重當地的習俗,才能贏得他們的信任。
諸葛迷沒有覺得半點委屈,他的心是真誠的。哪怕將來無法完成誓言,哪怕遭受天譴,那是能力問題,此生無悔。這位無神論者不相信鬼神,但他相信自己的感情是真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