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變革前夜(2 / 2)

唐兵們和老百姓真正打成了一片。

唐兵杜海像隻蒼蠅一樣總是圍繞在金菊的周圍,讓金菊很是厭煩。

長安城的皇宮中,皇帝李治召集太子李弘、燕王李忠、周王李顯、悼王李孝、澤王李上金,要對他們進行賞賜。

“為了獎勵太子和眾皇子這段時間的辛苦學習,朕為大家準備了一些獎品,看看你們各自喜歡什麼吧,喜歡什麼,就自己選什麼。”李治道。

“多謝父皇的美意。”太子李弘道。

“來吧,來吧,看看自己喜歡什麼,盡管選。”

“太子,你先過來選吧。”

“是,父皇。”

李弘是李治二十四歲的時候出生的,李弘很快就十六歲,要行冠禮了。因為其為武則天長子,是未來很大程度上繼承皇位的太子,很得李治和則天的賞識。

太子和諸王選的都是金玉珠寶,隻有周王李顯選擇了皇帝麵前用來禦批的禦筆、方硯。

“咦,顯兒為何隻要筆墨啊?”李治問。

“筆墨是顯兒最好的朋友,每當顯兒用著父皇的筆墨,就會想到父皇對顯兒的教誨。”李顯用稚嫩的聲音答道。

“是嗎?哈,哈,哈,朕之顯兒就像三國的孫仲謀一樣聰穎啊。武皇後還是教導有方啊。”皇帝開心地道。

“是皇帝陛下過譽了,老宮人們都說顯兒現在的樣子就像太宗聖皇年輕時候的樣子呢。”武則天道。

同一曆史時期的日本國,正在醞釀著一場巨大的變革。

公元五世紀的時候,日本的大和國在擴張過程中,不斷占有周圍的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並將其分配給皇室成員和大貴族。大和國家把土地分為屯倉和田莊兩部分,前者屬於皇室,後者屬於貴族。同時勞動人民也被分成兩部分,一小部分是奴隸,主要用於家內勞動,另一部分是部民,主要用於生產勞動。

部民是日本國家形成過程中的特殊現象。在大和國家向外征服的過程中,一些歸順的部落和被征服的部落被集體安置下來,保留了原來的部落組織,在原有土地上繼續生活,有許多仍保留著原來的原始血緣關係;此外還有一些專門從事專業生產的部,其勞動者也稱作部民。按照分類,從事農業生產的稱作田部、米部,在手工業或其他行業從事生產的總稱作品部,在品部內又按照行業的不同分為衣縫部、鍛冶部等。在大貴族田莊從事特殊勞動的部民是以其主人的氏命名的。部民有自己的家庭和生產工具,可以有少量的家庭財產。主人不得隨意殺害或買賣部民,但可以象對待奴隸一樣把他們作為禮物送給他人。所以部民和奴隸區別不大。

在當時,部民和奴隸大約占日本人口的一半以上。在貴族和部民之間是大批平民,他們的地位由於財產的變化也在變化,時刻有淪為部民的危險。大和國在基本上統一了全國之後,失去了繼續向外擴張的地理環境,內部開始了爭奪。一些較大的貴族極力想獨自控製中央政權,從中獲得更大的利益。

6世紀之前,比較強大的物部氏控製朝政。後來新興的蘇我氏強大起來,打敗了物部氏,奪得了中央的控製權,扶植有利於自己的天皇。

蘇我氏家族不可一世,下麵的中小貴族也在瘋狂地兼並土地,殘酷地剝削部民,許多平民的土地也被剝奪,土地和財富不斷集中,社會矛盾空前尖銳。在這種情況下,奴隸、部民和平民紛紛起來造反,抗稅逃亡。

公元6世紀,整個社會已處於混亂狀態。日本統治階級不得不考慮如何找出更好的統治方法,以取代過時的部民製。

說白了,就是奴隸社會的小日本已經不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了,必須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來一次大跨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