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脫光”這個詞扔進太平洋
“脫光”這個詞,猛地一聽讓人嚇一跳。這是一個新名詞,用來形容想要擺脫掉剩男剩女頭銜的一群人。我覺得這是一個很糟糕的詞,應該把它扔進太平洋裏去。
我這樣講,不是說我們不要擺脫單身的狀態,而是說隻要你的意識裏邊,想要刻意去擺脫某一樣東西的時候,這個東西一定會死死地跟定你,讓你永遠都擺脫不了。比如,拿女生為例,當你接受了“脫光”這個詞的時候,你同時承認了自己是剩女。剩女是怎麼樣生活的?你的潛意識會引導你那樣去做。在心理上、情緒上你會覺得自己沒有希望了,是一個不值得人疼愛的女人,沒有女人味,沒有男人緣,會日漸枯萎,孤獨終老,鬱鬱而終。在這些不正確的心理主導下,你會變得越來越孤傲、尖銳、不合群、不會享受生活,你接受了如同刺蝟一般的生活模式,開始自我放棄,過著一種很不舒服的生活。
你希望自己過這樣的生活嗎?當然不。誰不想自己過得舒服快樂呢?可是,當“脫光”這個詞存在於潛意識裏的時候,你就沒辦法做到,因為潛意識聽不到“不”字。當你反複地告訴自己,我不要做剩女,我不要沒有愛情,我不要很刁鑽很刻薄地生活的時候,你會拋開那個“不”字,變成了“我要做剩女”,“我要沒有愛情”,“我要很刁鑽很刻薄地生活”。所以你要這樣跟自己講:我想找到一份很美好的愛情,改變我目前的生活狀態。這是一個正向積極的概念,它給你的潛意識帶來的影響、自我暗示也是積極的,不存在一種對抗。隻要有對抗存在,也就是雙方的力量存在,潛意識就會拋開正向的暗示,將我們的生活引向不好的一麵。所以一定要先把這個詞扔到太平洋裏去。
單身可以很快樂,婚姻可能很糟糕
有人說習慣就像黑洞,有一種吞噬的力量。單身生活久了,它也是一種力量,讓你故步自封,不想去尋找,得過且過或者說原地踏步。當愛情來臨的時候你也可能視而不見,因為有股黑洞的力量,會吸引你不脫離單身這種狀況。
這其實包括兩個層麵,首先我們單講習慣,這句話是對的,習慣就像黑洞,它具有吞噬一切的力量。我們有很多的事情,包括我們在一個關係裏,沒有辦法很好地按照自己的想象去相處,就跟我們的習慣有關。但是習慣不是完全不能改變的。我們有很多的覺知練習,就是要讓你開始建立新的習慣,更清醒的習慣,從而慢慢地能夠把一些阻礙你獲得幸福的習慣,轉化成為贏得幸福的好習慣。所以習慣是可以改變的,隻是你自己需要多一些清醒,多一些自我的覺察。
第二件事,就是關於單身的這種看法,我是極其不同意的。什麼單身就是故步自封啊,誰說單身就一定要過得那麼淒慘無比的?單身也可以過得很快樂。
我有一個特別好的女朋友,她今年50多歲了,是一個台灣女生。我是在印度遇到她的。一開始我真的不知道她是單身,完全看不出來,她整個人都流光溢彩的,全身都洋溢著幸福的感覺。我不知道這樣形容,你能不能感受到她那種狀態。我們每天晚上都會去玩,有一大段的時間是各自跳舞。每次我都超喜歡看她跳舞。她的舞姿特別的美,就像少女一樣,手舞足蹈的那種盡興,那種綻放,特別吸引我。我就一直看著她。
我一直以為她有一份超完美的愛情,因為她的身上有那種幸福感和甜美感。認識一段時間以後,我很冒昧地問她,有沒有男朋友,是不是已經有穩定的關係?她告訴我,她是單身。我當時覺得特別不可思議——這麼美好的一個女人,怎麼會單身,而且她根本不著急,你在她身上根本感受不到那種急迫:我是單身,我要找個男朋友。她特別淡定,雖然她已經55歲了。
我就問她,你不會為自己的年齡焦慮嗎?你已經55歲了,你的後半生怎麼辦?她說,我現在很好,後半生應該也是這樣子很快樂地過。我問她:你是不是拒絕愛情,就這樣了,不要再談戀愛,就是一個人已經很好?她說也不是,“如果有合適的那個人,就是我跟他四目相對,知道這就是我要找的那個人,然後他對我也有那種感覺。我們有共同的價值觀,可以去建設、構造一個更美好的生活,我當然會跟他生活。但是在我沒有遇到這個人之前,我也沒有必要非要在自己身邊安插一個男朋友的角色,降低自己的標準,或者是讓自己投入非常焦慮的狀態裏。
生命就像河一樣在流淌,每一分鍾都有不一樣的快樂。所以她做的唯一的一件事情就是去享受自己現在所擁有的每一分鍾,然後在這一分鍾裏把自己活到最精彩的狀態。真的,那個園子裏的好多男生都特別喜歡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