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員工滿意度調查與管理的幾點思考(2 / 2)

三、提升員工滿意度調查的有效性:量表設計優化

員工滿意度調查在不少企業之所以沒有產生很好的效果,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量表的設計存在缺陷。為確保所采用的員工滿意度調查量表有效、可靠,最好經過信度與效度的檢驗。同時,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不能簡單照搬所謂專業機構的調查量表。包括MSQ在內的很多國外專業機構的調查量表,由於翻譯與文化心理的作用,這些量表在使用中並不好用,主要是員工對題目的含義容易出現理解上的偏差、背離原意,從而導致調查結果的差異。國內一些所謂“專業機構”的量表的科學性、有效性也值得懷疑。

第二,題目表述方式要正反匹配,預防慣性填答,同時要有單項與總體滿意度區分。即問卷中有些問題用正麵表述,同時也要設計一些題目是反向表述,這樣可預防填答人不假思索慣性選擇。比如下麵的問題:

顯然,第1個問題屬於典型的正麵表述(即在1、2、3、4、5五個選項中,選分越高,表明對該項目越滿意),而第2個問題則是反向表述(即選分越高,表明對該項越不滿意,統計時要反向取值)。這樣的設計加上填寫前的說明,比較容易引起填寫人的重視。

表中第100個問題,是讓員工對公司滿意度作一個總體評價,前麵的所有問題是對單項工作的評價,這樣有助於我們後麵的統計分析,特別有助於我們通過相關性分析抓住影響員工總體滿意度的關鍵點。

第三,題目的設計要簡潔易填。主要以單項勾選題為主,同時也可設置少量(1~2個)開放式問題,讓員工自由表達意見。全部問卷正常填寫完成的時間最好控製在30分鍾以內。如果過於複雜、耗時過多,以後再讓員工填寫就會有抗拒心理。

四、提升員工滿意度調查的有效性:提高數據分析與挖掘質量

導致不少企業員工滿意度調查無法有效應用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對調查結果的數據統計分析不夠深入。一個典型的問題是,不少企業針對問卷隻做了平均分的統計。其實,這個平均分很可能不能反映問題的本質和關鍵。比如,員工對薪酬的滿意度,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一個企業無論薪酬水平多高、員工的福利有多好,但在滿意度調查中,員工仍然會對薪酬的滿意度打分很低。如果HR簡單地把這個數據呈現給公司領導、老板,並據此判斷:員工們認為薪酬低了。那就很可能不但令負責人感到憤怒,而且會喪失人力資源部門的專業影響力。

根據筆者的經驗,調查統計分析時,除了平均分,最起碼要做相關性分析:員工對單項的滿意度與總體滿意度之間的相關性分析。也就是說,要分析每一個單項的評分對總體滿意度影響度的大小。通過這一分析,我們很可能會拔開迷霧看到問題的本質:一些得分很低的項目(比如薪酬)如果對總體滿意度相關性很小(當然每個企業不一樣,有些企業相關性很高、有些很低),那麼我們大可不必在意這個絕對分值。比如下麵這個案例:雖然員工們給“薪酬激勵”打分相當低(3.08分,倒數第二),不過其對總體滿意度的相關性隻有0.41,屬於偏低項目,也就是說該項目對員工總體滿意度並未產生重要的影響。而“工作氣氛與環境”、“員工發展”與“公司獎懲”才對總體滿意度有更大的影響,更值得我們關注。

不僅如此,將單項的平均得分與總體滿意度的相關性相結合,我們能夠更清晰地確定管理改善的焦點:

五、加強對員工滿意度調查的應用管理

員工滿意度調查工作能否收到較好的管理成效,還跟我們對這一工作的應用管理緊密相關。特別要注意以下兩點。

其一,公司領導與各級管理者應該予以高度重視。員工滿意度可以說是一個企業員工工作情緒、企業工作氛圍的重要晴雨表。如果對該調查反映出的員工抱怨和不滿置之不理,則很可能導致企業氛圍的緊張和管理衝突的增加。

其二,人力資源部門與直線經理要分工合作,關注焦點問題。人力資源部門和直線經理尤其要對關鍵員工的抱怨(不滿意)項目予以高度重視,跟蹤其是否出現離職意向。對於員工普遍關注且有抱怨的事項,要密切關注並及時向領導層反映動態,未雨綢繆,防範於未然。

參考文獻

[1](美)愛德華·勞勒三世著,陳劍芬譯.組織中的激勵[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美)斯蒂芬·P·羅賓斯等著,孫健敏等譯.組織行為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